账号通
  

账号  

密码  

475

查看

0

回复
主题: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往往发生最残忍的控制 [收藏主题] 本贴被认定为精华  
kenan821 当前在线

973

主题

0

广播

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学前班

用户积分:0 分
登录次数:174 次
注册时间:2015/4/26
最后登录:2022/9/18
kenan821 发表于:2015/5/12 14:53:00   楼主 

  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也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 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当我们说“我是为你好”的时候,其实心中所期待的可能是“因此你应该顺从/回报我”,更可怕的是,这种用“控制”来代替爱的行为,是会传递和延续的。


  在亲情与爱情中都存在以爱为名的控制


  半年前,一位年轻的男性朋友向我抱怨母亲对他的干预太多,即使他已经毕业工作,还是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无微不至地操心,连在单位跟哪些同事亲近都要过问。“我 妈总是说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我知道我该孝顺她,但是有时候也会觉得很难受,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还不知道交什么朋友好吗?”这个男孩当时对此很有些不满。


  半年之后,就在前几天,他又告诉我,女朋友跟他提出了分手,原因是女孩儿说受不了他的“压抑”。对此他表示出极大的愤怒:“我对她好得简直都感天动地了,可是她却一点也不懂珍惜!我每天最少给她打四五个电话,她几点在哪里我都会关心,可她就从来不会关心一下我下班后的行 踪;她公司附近的所有午餐店便利店的号码我都记下来,每天换着花样替她订好外卖送到公司,可她却经常放着不吃,反而跟同事出去吃;她喜欢古典音乐,我存了几个月的工资在她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架钢琴,可是她却说家里不能弹琴也没想学琴,让我去琴行退掉!我难道不知道她家房子小吗?我只是想将来我们结婚之后这琴可以放在嫁妆里一起送到新房来,有个‘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好意头,可是她对我的心意就这样不知道体贴!”


  当他愤怒地申明他的心意与 付出时,他似乎忘记了,此刻他的思维逻辑与他的母亲是多么的相似。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不能对不起我,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你怎么可以不孝顺呢?


  这两种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幼年学会的情感表达模式会在成年之后继续作用


  这样说,那个男孩感到委屈,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当然明白尊重和距离的重要,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我都是为了爱她才那么着紧她啊,不捧在掌心里,难道漠不关心才对吗?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怎么能这么伤害我?”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他只会这一种表达善意的方式。从原生家庭中,他感受到的母爱就是借由“控制”的方式来表现的,一方面他对此感觉到压抑和想要逃离、想要独立,另一方面,他却也只学会了这一种感受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面对恋人时,他想告诉对方“我爱着你、关注着你”,却只会“付出——反馈”这一种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如果运行顺畅,就会让他感受到“一切尽在掌握”,从而感到安全和满足,但如果模式没有顺利运行,他就会陷入焦虑之中,更有甚者,因为他没有学习到表达情感与维护亲密关系的多种方式,在他的眼里,在他不停付出的时候,女友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来对他的付出进行回报,比如说要欣喜地接受他送的礼物,要及时接他的电话,要珍惜他的“关心”,并且这一切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女友做不到,或者拒绝,那就是“不够爱他”,就是在伤害他。


  就像小时候,母亲要求他对一切控制都表示出驯服和“领情”——“管你是为你好”,不容抗拒。可惜,女友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她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与他不完全一致,她想不通两个人之间为什么要密不透风,“明明是年轻人,却比我爸还啰嗦”。当双方从热恋的激情中过渡到对这段关系的理性反思时,其实是非常好的调整磨合期,双方可以真正了解自己与对方的需要,从而将感情基础更加夯实。可惜,那个男孩没能正确接收到这种调整信号——对于女友的反弹,他不认为那是相 处方式需要调整,不认为自己应该了解一下对方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好”,而认为那是对爱意的拒绝,并深感受伤。


  把“坏”投射给他人,无助于解决问题


  那个男孩仍然无法平心静气。他说,“不是这样。头几个月她明明也很享受我的体贴的,还经常在朋友圈里秀我对她的好,她的闺蜜们也都很羡慕她。后来却越来越嫌我管的太多,这一定是她变心了,可是我都那么贴身跟紧她了,怎么还给人留下可趁之机?”


  “一定是别人的错!”这是我们在遇到挫折时,经常产生的一个念头。我们的潜意识不愿相信自己习惯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出现了问题,把“坏”和“错误”归咎于他人,从而逃避自责,延续固有行为方式,看起来比批判自我可要容易多了。“我”是好的,是正确的,是无辜的,是“别人”在误解“我”,在伤害“我”,所以不需要剖析自己,只要把愤怒和仇恨投射到那个“别人”身上,问题似乎就解决了。


  这就像是一个国家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崩溃、政治混乱,即使没有 外敌也难以维持下去,但统治者如果把灭国的责任归因于邻国的觊觎,似乎就能掩盖掉自身的无能。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好好经营维护自己的感情,在亲密关系内部出 现警兆后也不予以重视,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一定是外面有第三者虎视眈眈——似乎这样就能继续维护自己内心深处那个“纯白的我”,让自己心安理得。


  可是这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不能正视问题的实质,以后类似的问题只会反复出现。就拿这个男孩的例子来说,如果将来他恰好遇到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情感表达模式的恋人,那么情况可能会比较好,一个人负责给予,另一个人负责恰到好处地给出正向反馈来加强这种行为模式——前提是,他不会在漫长的给予中再次心理失衡。


  话说回来,一开始,男孩的女友也是享受着这种模式的,但为什么几个月之后又渐渐感到难受了呢?我想,那是因为在一段关系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少能够直接看到对方,而往往看到的是投射在对方身上的,自己的心理需求。


  就像是有时候,两个人可以滔滔不绝热火朝天地聊上半天,但你仔细听一听,才发现他们根本是各说各话,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在阐述,并没有形成有效对话(嗯,就像许多“学术研讨会”那样)。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她美丽耀眼,活泼可爱,能引起他关爱照顾的欲望,而她觉得他沉稳体贴,外表俊朗,简直就是“暖男” 现实版。他的控制,冠以爱的名义,是她无法抗拒的,甚至她也在一次次的正向反馈中,强化了他的这种行为模式。每一次对这种行为的正向反馈,其实是在加强他 对这种行为的信心,并让他对下一次反馈的力度抱有更多的期待,可是,这毕竟不是她真正适应的模式,她给出的反馈,渐渐地已经不能满足他需要的强度,不能让 他达到满足了。于是总有一天,这种矛盾会爆发出来,不见得是因为有外来的诱因,建筑本身不坚固的话,也会倒掉的。


  专家支招


  “支配”是我们的一种深层需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支配资源与他人的权力,但在内心世界里,我们却往往有一种“主宰着身边环境/在亲密关系中起到支配作用”的幻觉。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支配幻觉”,网上则称之为“中二情结”。


  假如支配幻觉不被打破,我们无法真正建立一段稳固的亲密关系。


  要如何打破支配幻觉呢?


  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幻觉的存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固定的想法和模式,并且我们在维护这些想法模式的时候,有可能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因为在我们的错误 认知里,想法和模式很多时候跟“自我”是等同的,改变和退让意味着失去尊严,所以才会本能的防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自己思维的顽固,才有可能一定 程度放下它。


  其次,坦然接受幻觉被打破时的愤怒与恐惧。当对方不能以你需要的方式给予和回馈,你的需要就没有被满足。假如你在这之前非 常努力地付出了,这时就会产生愤怒。“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你连这一点要求都无法满足?”而这种愤怒的背后,隐藏的就是恐惧,对无法掌控的恐惧,以及 因无法掌控引起的对自我价值感丧失的恐惧。人最本能的感情只有两种,爱与恐惧,其它情感都是从这两者中衍生。若要再说的深一些,恐惧其实也是源于爱。我们 要允许幻觉被打破,并意识到这些不良的情绪都是源于对爱的渴望。


  最后,找到执着的根源。执着的根源就是形成需要的根结点。比如说文中的男孩,他之所以通过掌控的方式满足情感需求,这样的模式肇因于童年时就是被这样对待的,他在成长期间没有学会其他的表达情感的方式。那么他的女友如果明白 了这一点,相信可以和他深入讨论,并找到一种适合他们两人的相处模式。


  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觉愤怒和恐惧,请静下来,让思绪流淌,到只有顺着自己的思维找到根源,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从支配幻觉中解放出来,重新让爱占据生命。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