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脑动脉瘤 脑内随时可能破裂的气球
发布时间:2010-05-05 11:15     来源:君健网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并有1/3的患者可发生再次出血...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并有1/3的患者可发生再次出血。

  脑动脉瘤不是肿瘤

  脑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它是脑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而产生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脑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这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此处脑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凸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脑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及感染等因素也与脑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

  90%以上的中小型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出血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少量患者会有反复轻微的头痛发作,但都因为其临床特异性不强,病情隐匿不为人所知。除非脑动脉瘤压迫到邻近的神经产生明显的症状,如眼皮不能上抬、眼球外展、瞳孔扩大、眼球突出等,才能意识到脑动脉瘤的存在。

  脑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高

  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疾病。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出血主要集中在脑底部的表面,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5%左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死亡,有的可有偏瘫表现等。

  脑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可以显示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根据出血的部位,初步判断脑动脉瘤位置。若出血少,CT看不出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用腰穿检查脑脊液来诊断。CT血管造影(CTA)检查快捷,无创伤,对大部分典型的脑动脉瘤基本可明确诊断,对急诊手术夹闭脑动脉瘤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对判明脑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

  脑动脉瘤选用手术治疗

  多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破口会被凝血块封闭而暂时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但随着脑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的溶解,脑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采取保守治疗的病人约有70%会死于脑动脉瘤再出血。据统计,40%~50%的病人会在破裂后的1个月内发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70%,第3次破裂后死亡率几乎为100%。

  脑动脉瘤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求根治。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对于已破裂的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颅手术夹闭脑动脉瘤,即用特制的脑动脉瘤夹,夹闭脑动脉瘤颈部,并保护载瘤脑动脉的通畅性;另一种是介入疗法,即血管内栓塞技术,是在大腿根部用针穿一个小口,将微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体内,通过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或医用生物胶逐步填塞脑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脑动脉瘤,使之不再破裂出血,达到治愈目的。

  开颅手术夹闭脑动脉瘤,疗效确切,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开颅手术的优势主要为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及家属易接受,年高病重者也多能耐受。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点是脑动脉瘤复发的几率较开颅手术治疗的高。

  颅内脑动脉瘤经过治疗后,仍有可能出现复发。比如,原先没有脑动脉瘤的地方,因为血管自身的原因,逐渐又形成新的脑动脉瘤;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由于栓塞不充分,血流反复冲击等因素,脑动脉瘤重新复发;部分脑动脉瘤患者可能因脑血管痉挛而造成首次造影未被发现。

  高危人群体检时可加做脑部检查

  脑动脉瘤好发于中年人。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等,脑动脉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若脑动脉瘤在未破裂之前能检查出来,根据需要将其手术夹闭或介入处理掉,可大大降低脑动脉瘤破裂所带来的风险。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安全性也较破裂脑动脉瘤要低得多。因此对中年人群尤其是烟龄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有必要排查脑动脉瘤。可在一般体检的基础上,加做脑部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费用低、无创伤。必要时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怀疑动脉瘤者,应在3个月后重复造影。   
分享到:

北京将投入6000万研制中药对抗心脑...  上一篇 | 下一篇  钙阻滞剂 降血压要联合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