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共和国培养的医学院士
发布时间:2009-08-19 09:01     来源:君健网

  坐在记者面前的她让人感到震撼:慈静、和蔼地微笑,江南水乡清逸的风景把她衬托得逾加睿智美丽。李兰娟,这位共和国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怀着对祖国、对事业、对病人的无限热爱,勇攀医学科技高峰,成为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作为桃李天下的博士生导师,李兰娟院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谱写着无悔的人生。

  提起李兰娟这个名字,有太多感动,太多赞叹,太多第一,更有太多故事。

  李兰娟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分别获得1998年和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积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学科于2001年跻身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实验室建成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07年挂牌,使浙江省传染病学科成为我国传染病诊治领军学科。她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全身心投入卫生事业发展,致力于数字化医疗卫生事业,在建设卫生强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执着求学行医路

  1960年李兰娟从绍兴夏履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读初二时正逢国家困难时期,她因生活困难而面临辍学,离别校园时,李兰娟频频回首,班主任看出了她渴望读书的心情,果断地让她把行李留在学校,先请一个月的假,回家后慢慢再想办法。回家后,李兰娟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每天坚持看书自学。一个月后,终于获得重返校园的机会,而此时正值期末考试,李兰娟竟考得非常好。就这样,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参加浙江省统一中考。考虑到家境困难,想能尽早参加工作,李兰娟第一、第二志愿就都填报了中专。然而,因成绩优异却被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录取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老师还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动员她去读高中。于是她怀揣母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赴省城求学之路。来到杭一中高一(4)班,来不及熟悉书香弥漫的校园,仅有的5元钱就用完了,学费也没有着落。学校知情后全免了她的学费。她又靠助学金读完了高中。李兰娟一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凭借着聪慧的天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一直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

  1966年高中毕业后,正逢“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热潮,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于是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她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炙方面的书籍,到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炙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几经辗转,李兰娟又回到了夏履桥。当时,公社安排她在当地中学做代课老师,而她一边做老师,一边为乡亲治病。后来大队组建了农村合作医疗站,希望她去做赤脚医生。当时代课老师月工资有24元,赤脚医生每天才有5个工分(相当于1毛钱),收入相差甚远。是做中学老师?还是当赤脚医生呢?大队征求李兰娟意见时,她毅然选择了做赤脚医生。因为做赤脚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医学知识。李兰娟说:“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在山村做赤脚医生条件十分艰苦。医疗站缺医少药,没有资金,设备也非常简陋。为缓解药品短缺问题,她组织起懂草药的老农,和她一起上山采草药。回来进行捣制整理后,为乡亲们治病。她长期走家串户,开展常见病治疗、外科脓肿切排、帮助产妇接生、给儿童接种疫苗、开展健康宣教、疾病预防等,在为乡亲们贴心的服务中逐渐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全科医生”。两年里她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见到她乡亲们老远就喊:“兰娟,来家里坐坐。”

  由于李兰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深得老百姓拥护,1970年下半年,她被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临行前一天,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前来给她送行,而她却热情地邀请乡亲们再去山上和她采一天草药,作为临行的送别礼。

  大学就读期间,李兰娟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一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临床工作中,李兰娟对每一位接手的病人,都细致了解病史、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予以全力施治,并不断调整、总结。有一次,浙江龙游有一位发热病人,用了很多高档的抗生素仍持续高热不退,诊断不明,请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会诊。当天值会诊班的李兰娟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赶赴龙游,她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有牙病史,经认真的鉴别诊断,考虑该病人可能是牙病引起的厌氧菌败血症,使用了很便宜的“灭滴灵”等治疗三天后,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一度传为佳话。在与病人朝夕相处中,她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辟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待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并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根据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李兰娟创立了一套完整的ALSS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攻克了重型肝炎并发症治疗的难关,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ALSS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性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至今,李兰娟带领的专家组已应用ALSS在浙医一院治疗重型肝炎1300余例,4000余例次,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此外,他们通过研究实验,成功将ALSS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目前已应用于130余例次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治疗,有效延长了肝移植等待时间并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为规范全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李兰娟院士率课题组总结20余年ALSS临床治疗的经验,探明了人工肝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效判断标准,制订成《人工肝治疗指南》,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为ALSS规范应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为使更多的重型肝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李兰娟院士毫无保留地推广ALSS技术,举办了五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12期全国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主编了首部《人工肝脏》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人工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与此同时,为了人工肝研究能和国际接轨,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将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和国际肝衰竭概念接轨,以利于我国人工肝治疗研究成果在国外顶级杂志发表并获得广泛的认可。ALSS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李兰娟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湘雅医学院“重走湘雅路青春励志月...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特色技术...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