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光明日报》:既要"看好病" 又要"看得起"
发布时间:2011-04-08      来源:《光明日报》

议题起因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饱受诟病。承载着13亿人健康希望的新医改于2009年4月启动。作为百姓看病就医重要载体的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最难推进的一项改革,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

“两难”求解

●如何既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激发公立医院的内在活力?

●如何既保证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又能切实解决“看病贵”痼疾?

●如何在医学本身有局限的情况下,化解日益严重的医患纠纷?

访谈嘉宾: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教授 饶克勤

访谈记者:金振娅

记者:导致我国公立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饶克勤:其实世界各国大医院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更为复杂:

从需方角度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迅速转变,城乡居民的疾病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各种慢性病现患人数达到2.7亿,并且每年还以1700万的速度增加。这些慢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城市大医院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多数慢性病是终生治疗。

同时,据国际组织测算,我国每年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8%,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健康投入效果不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对卫生的投入低。长期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不足5%,世界平均为9.7%、发达国家为11%、美国为16%。近几年国家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超过90%,很大程度上释放长期以来被抑制的医疗需求。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群众负担能力增强、期望值增加,促使医疗需要有效转化为需求。2005年至2010年,我国门诊量从40亿升至近60亿,增加50%,住院人数由6千万人次上升至1.2亿,增加了一倍。

从供方角度来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2005年至2010年五年间,我国GDP增长了1.2倍,而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仅增加16.1%(每千人口医师数仅增加9.4%)、医院床位数仅增加32%(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仅增加27%)。同时,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还没有转变,国家对医院拨款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不足10%,医院按照诊断治疗项目和药品加成收费作为补偿,医院、医生收入与开据的诊断治疗项目和药品的多少挂钩,过度诊疗、大处方等诱导需求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还有一点,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医疗体系,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分诊机制和转诊流程,导致医院越大看病越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新京报》:都不吃自己做的馒头,...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报:让自闭儿健康成长 政府不...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