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医生防暴指南》背后是滚滚倒退的医患信任
发布时间:2011-11-07      来源:

    近日,一家医学网站发布了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其内容引起网友热议。

  《指南》中称医生遇险时应“及时脱掉白大褂,混在现场人群当中,迅速逃离现场,以躲避伤害”。专家表示,该《指南》表明当前医患矛盾很尖锐,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11月6日人民网)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下,就会发现该《指南》乃是由某专业医学网站首发,属于内部专业交流资料。其主要是面对医护人员,指导如何降低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暴力冲突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受到潜在伤害的几率。

  从《医生防暴指南》发布目的来看,乃是“为了确保医疗环境健康有序、确保医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中国医改大计顺利推进”。指南主要分为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三部分。分别针对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不同阶段进行处理。应该说,该《指南》虽只是一个民间版本,却具备相当地专业水准,切合目前国内医疗纠纷环境,对医护人员的自我防卫有帮助。

  不过,当这个“专业性”《指南》流向外面后,却引发了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恐怕是编制《指南》者所始料未及的。目前国内医患之间关系紧张,理性和信任匮乏,严重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经常上演暴力冲突场面,双方备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矛盾乃是双方共存的问题,如果只解决一方的后顾之忧,并不能有效遏制暴力事件。

  那么,既然医学界出台了《医生防暴指南》,民众也可以编制一个《患者防诈指南》,指导下患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掌握部分医学常识,避免被少数不良医护人员忽悠,如此才能符合制衡原则。在双方都处于信息透明、权益平等之时,欺诈空间就会消弭,医患双方心态平稳,暴力冲突亦会随之减少。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玩笑。事实上,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权威性所限,普通人很难掌握到足够医学知识,注定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这就需要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利用专业知识来裁决双方之间的医疗纠纷,以避免走向暴力冲突。所以,即便《医生防暴指南》有效,也不能依赖于此,因其治标不治本。而应把希望寄托在建立游戏规则之上,打造公开公平的医疗环境,恢复医患双方之间的信任,倡导理性维权,拒绝暴力手段。

分享到:

《京华时报》:医患和谐基于利益平...  上一篇 | 下一篇  当代健康报:食品安全标准岂能削足...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