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肝炎
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能否哺乳
发布时间:2009-08-20 11:17     来源:君健网

揭开肝病神秘的面纱 登上医学神圣的殿堂 拥抱健康快乐的天使

杨旭教授

《肝病健康全书》26  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能否哺乳

哺乳婴儿,是母亲的天职,甘甜的乳汁,是伟大的母爱的标志。然而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能否履行她们的天职,让她们所生婴儿象所有孩子一样享受伟大的母爱呢?这是广大乙肝母亲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医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不过,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医学界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如果连专科医生都逃避这个问题,那么母亲又怎么办呢?难道让千千万万个母亲在不安和焦虑中度日吗?因此,我不能做逃兵,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我将列举一些基本的材料,供广大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们参考,让你们自己做出终生无悔的决定。

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母乳中确实存在表面抗原,其阳性率高达70%以上,他们的乳汁中也存在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NA阳性率超过20%。有人认为,新生儿咽部和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健全,胃酸浓度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存在通过母乳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有的专家认为,表面抗原阳性,特别是“大三阳”母亲不宜哺乳。

但是,母乳中乙肝病毒的浓度远远低于血液。如果新生儿在出生的过程中乙经接触母亲的血液并感染了乙肝病毒,那么即使母乳喂养能传播乙肝也无所谓了。如果新生儿在出生的过程中已经接触母亲的血液而未受到感染,那说明母血乙肝病毒不多,母乳中乙肝病毒则更少了,母乳喂养感染的可能也就更少了。在这两种情况下母乳喂养都不会增加感染乙肝的可能性。

消化道不是乙肝的传播途径,至今尚无消化道传播乙肝的实例,也没有用动物实验证实。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不支持母乳喂养可以增加乙肝的感染率,有人报告,在新生儿没有进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母乳喂养者53%表面抗原阳性,非母乳喂养者60%表面抗原阳性,两者并无差异,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的乙肝感染率。

如果不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是乙肝传播的重要方式,这种传播将如何发生,何时发生,是无法预计的。除非出生后交他人抚养,不在一起生活,不与婴儿接触,才有可能完全切断传播途径。但是有多少母亲能这样做呢?否则,仍由自己抚养婴儿,其他传播的途径依然存在,即使不哺乳,也不能减少感染乙肝的可能性。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的现场应用,乙肝疫苗的效果已得到完全地肯定,乙肝疫苗的保护率高达90%-95%。如果新生儿出生时进行正规的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大三阳”母亲的婴幼儿还加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绝大多数产时和产后的传播,包括母乳喂养在内的可能的传播,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感染的危险性。

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出:乳头有损伤的HBsAg阳性产妇,应暂停哺乳。而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此未做规定。2005年我国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以接受HBsAg阳性的母亲哺乳。

在决定是否进行哺乳的时侯,还应考虑母乳喂养的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母乳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中。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牛乳短。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分泌型IgA,在胃肠内不受酸碱度的影响,不被消化,可结合胃肠道的病原体,阻止其侵入肠粘膜。母乳还含有多种其他可增强婴儿免疫的物质,有利于预防婴儿肠道和全身性感染。母乳随婴儿的生长而增加,温度和吸乳速度也比较合适,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养手续简便,又十分经济。通过母亲自己喂养,可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婴儿。母乳喂养还有利于促进母亲的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等。

 

分享到:

乙肝的临床表现  上一篇 |下一篇  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