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3-09-05 05:00     来源:君健网

  淤胆型肝炎是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血管炎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率约占黄疸型肝炎的2%~8%。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

  淤胆型肝炎的早期治疗,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类似,黄疸持续不退时,可加用泼尼松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周后如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则逐步减量,同时还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以下药物消退黄疸:

  熊去氧胆酸(UDCA):可减轻患者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

  苯巴比妥:为酶诱导剂,可诱导产生Y蛋白,增强其活性,促进胆红素由非结合性向结合性转化,促进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从而利胆退黄。需要注意的是,本药对肝脏有一定损害,肝功改变明显者应慎用,同时还可出现乏力、困倦、皮疹等症状,应当引起注意。

分享到:

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效果好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