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宝宝健康
5岁还尿床得及时医治
发布时间:2013-07-22 03:19     来源:君健网

    宝宝5岁了,晚上睡觉却还“画地图”——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怎么办?有的家长为此忧心,有的则认为孩子长大了,晚上尿床的习惯自然就会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主任夏正坤表示,儿童遗尿现象得正确看待,如果到了5岁还在“画地图”,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夜间遗尿现象?

    儿童遗尿症即通俗说的“尿床”。夏正坤介绍,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在夜间睡觉时还有尿床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儿童夜间遗尿情况的发生。

    “晚上6点之后还在大量喝水,或者是吃一些含水量较高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晚间尿床。”夏正坤指出,在客观因素之外,父母的遗传因素或者儿童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也会对孩子的遗尿问题造成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白天儿童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会相对低一些,晚间则会升高。但有遗尿症的儿童晚间抗利尿激素水平会相对下降。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时也会尿床,几乎每天午睡都难以克服,这种情况有时会延至4-5岁,有时因为孩子紧张、父母焦虑还有老师的关注和批评,使得尿床现象越来越严重。”

    长大后遗尿症会自愈?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儿童遗尿症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虽然患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可自愈,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自愈,还有2-3%儿童会持续至成人,甚至终身,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在假期阶段因为遗尿问题而寻求治疗的患儿占到了5%。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出现尿床的问题是因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之后自然而然便会好。或是感到尴尬,又或是怕被指责不是好父母,因此很多家庭并不去寻求正规治疗。”夏正坤说,其实,这种“等等看”的态度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儿童尿床的问题需要分年龄层区别对待,5岁之前的儿童遗尿行为基本不会采用药物干预,而是通过生物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到了5岁以上,孩子依然有尿床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的专科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尿床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导致他们自信心受损,不能参加正常社交活动,建议家有遗尿症的患儿还是要早明确原因,方便对症治疗。”夏正坤提醒。

    给孩子记“尿床日记”

    对于孩子的遗尿行为,家长应该以鼓励为主,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遗尿报警器、膀胱训练、中医药等方法治疗。同时,由于遗传因素对孩子尿床有一定影响,如有家族史,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比如让孩子晚上睡前少喝水,为孩子起夜营造好的环境,控制病情发展。

    “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记录‘尿床日记’。”夏正坤说,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尿床情况,比如是否按时睡觉、晚上六点后的饮水情况等,统统都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如果一段时间里孩子的尿床情况得到好转,父母可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性的奖励。如果孩子对于排尿有紧张情绪,父母应该帮助他缓解压力,比如在睡前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或讲一个故事。当面临孩子尿床问题时,一定不要斥责打骂孩子,不要让他觉得这完全是他的错。

分享到:

警惕“宅童病”伤害孩子身心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儿童过量“进补”反倒长不高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