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保健养生 > 养生指导
健康过冬9大注意!
发布时间:2012-10-11      来源:

    寒来暑往,天气渐冷,气候干燥,给人们生理、心理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特别是一些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其实,冬季并不可怕,只要注意适应冬令气候的特点,顺其自然,重视自我保健调节,就能平安地度过冬天。

    一、防寒4保暖

  冬季由于脏腑功能的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和耐寒能力下降,更要注意4保暖。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汇”,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

  身暖

  冬季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让寒气侵入体内。棉衣内里宜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材料。在做好保暖的情况下,适当到外面做些活动,使血脉畅通,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增强耐寒能力。

  背暖

  传统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会通过背部进入人体,损伤阳气,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脚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循环不畅,保温性能差。脚一旦受凉,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诱发疾病。冬天,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平常要多走动保持血流畅通。临睡前用温热水烫脚后按摩脚心10分钟,具有养生保健的功用。

  二、重视饮食调理

  冬季日常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干稀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增强机体御寒能力。要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三、讲究心理卫生

  事实证明,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冬季是自然界阴盛阳衰之季,所以应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经 常保持乐观情绪、精神愉快,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使意志安宁、心境恬淡。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应保持8 ~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应午睡,睡觉前不要过于兴奋。

  四、改善居室环境

  在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而门窗紧闭,再加上取暖设施的使用,致使室内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温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居室温度应保持在18℃~25℃。室温过低,人易受寒邪侵扰,诱发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严重后果。另外,取暖也要适度,局部取暖不要超过 10分钟。

  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冬天,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体育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六、不宜洗浴过勤

  冬天洗浴以5~6天一次最佳,且水温不宜太热,洗后最好喝一杯热开水。

  七、切忌烟酒嗜好

  冬季房门紧闭,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如若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易使外寒之邪乘机而入,寒热交错,极易给心、肺、脑造成损害。

  八、避免外出时间过长

  由于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差,很容易被传染疾病。

  九、有病早治

  冬季如稍有不适如:食欲不佳、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应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病情加重。

分享到:

中年养生戒“六心”  上一篇 | 下一篇  冬季洗浴的凉凉热热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