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家庭护理
这样养肠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1-11-22      来源:羊城晚报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刘思德  

  人最怕看病吃药,特别是一些小痛小病,所以往往会迷恋这法那方。朋友Amy就是其中一个,近日查出得了肠息肉,她怕痛不愿做手术,后经朋友介绍,开始迷上不用吃药、不用看医生的“养肠法”———每天排三次便、连皮生吃蔬果,据说肠息肉就能消除。记者好奇百度了一下,这种被称为“肠道养生法”的,在百度词条上就有数千个搜索结果,强调通过饮食方法和生活方式达到改善体质、自疗疾病的效果。到底这样养肠靠不靠谱呢?羊城晚报记者请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思德为我们解释。

  疑问1:每天排便一次算“便秘”?

  Amy告诉记者,肠道养生法的基本观点就是:每天必须保持三次大便(如果只有一次便算是便秘),才能把身体的废物垃圾全部清除。为了执行该“准则”,Amy几乎每天都将心思放在“便便”上,没吃多少,就想着把它排出来。要是一天没排够,Amy就如临大敌,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肠道养生法”中也不乏“科学分析”:现代人每次排便多为三天前的食物残渣,废物在身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回流的被吸收将会污染血液,造成肝脏和肾脏负荷,长久下来就会导致大肠内长出息肉,以及增加罹患肠癌的几率。

  专家指正:

  如果人为增加排便次数达每天三次,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生理节律。正常人排便次数为每天3次至每周3次,正常大便为光滑的腊肠状的成形软便,如果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上则属于腹泻,是一种病态症状,腹泻本身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从而严重危害健康。

  人体每天的消化液有7升之多,加上每天摄入的食物与水,消化道每天处理的液体达9升之多,但最终从大便排出的水分仅为100毫升左右,其余99%的水分均被消化道吸收而重新利用,水分吸收主要在回肠及结肠进行,其吸收过程出现异常是产生便秘或腹泻的主要原因。

  “便秘是一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该症状群通常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排便不适感,排便时程延长,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

  目前医生对便秘的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II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是:如果患者未服用泻剂,在过去12 个月累积12 周至少有下列两项症状: 每周排便少于3 次 ;排硬便的次数超过25% ;排便不净感的次数超过25% ;过度用力排便的次数超过25% ;需要手指辅助排便。只有符合以上标准的才考虑为便秘,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疑问2:连皮带核生吃蔬果是肠道“救命药”?

  “肠道养生法”中重要的观点是:排便不够,容易患上肠息肉甚至大肠癌,而连皮生吃蔬果,其纤维释放出植物生化素可供应大肠内的免疫军队(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将息肉吞食,将癌症拒于千里之外。

  对于这一要素,Amy也是深信不疑,因为她在确诊肠息肉后,就按照养肠法,每天将纤维粉、蔬果汁、椰子油、橄榄油混合喝下,一天饮用三次;同时维持每天喝六到八杯的水量,保证务必能有三次排便。此外,在早餐和晚餐前三十分钟,先服用三粒助生素,来增加大肠内的益生菌数量。三到四个月后,果然不用开刀,大肠息肉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专家指正:

  肠息肉分为三种,即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属于癌前病变,需要及时干预。由于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应尽快行内镜下切除。

  虽然增加食物中纤维摄入可能有助于减少息肉的生成,但息肉一旦发生,则按其自身规律生长并在一定时期后发生癌变,药物干预尚无肯定效果,食物的作用则更是可疑。“目前研究也未提及有任何一种食物可逆转息肉癌变或消除息肉,因此,息肉一旦发现,必须行内镜下切除,如果盲目依靠某些食物的可疑作用,则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一旦发生息肉癌变,则后果严重。”

  肠息肉内镜切除后,如果饮食、环境等致病因素未能去除,则息肉可能再发。因此,息肉切除后需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术后每年行结肠镜检查一次,如果连续三年未发现新生息肉,可改为每五年检查一次。

  对于生食蔬果可以防癌抗病的说法,他表示有点夸张。“虽然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但也是只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不能作为药物使用,更不能治病。此外,霍乱、病毒性肝炎、痢疾、病毒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也是由于食物不洁而引起的,建议还是少吃生的蔬菜。”

分享到:

御寒保暖按摩谨记四大部位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脏病高血压,怎样运动?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