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攻坚中前行
发布时间:2010-12-13 10:54     来源:君健网

  管理疏忽,技术失误,商业贿赂、医疗纠纷……12月9日开播的医疗职业剧《医者仁心》正讲述着“仁华医院”一年中的是是非非。接二连三的事情使这家公立医院成为一个即将爆炸“火药桶”。

  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上下联动……近一年来,部分城市用实际行动演绎公立医院改革的艰难前行。全国47个国家和省级城市陆续拿出方案、启动改革试点,力图走出荧屏中所展现的现实困境。

  “管办分开”在争议中破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天接诊量多少?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的比例多少?老人孩子各多少?……对于这些问题,主管卫生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连用了几个“不知道”,突显了当前北京市医疗机构管理的尴尬处境。

  2010年10月27日,北京市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效协调、整合优化所有在京医疗卫生资源。北京市还将成立由卫生局管理的医院管理局,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聘任等。这是北京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迈出的实质步伐。

  近一年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有的成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在卫生部门下设执行机构;有的成立由卫生局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对医院实行全面管理;有的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有的成立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

  如果说公立医院是深化医改的攻坚“堡垒”,那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则是这个“堡垒”的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立医院管理上职责不清,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出现监管缺位、执法不严等问题。今年2月出台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但是“管办分开”怎么分?相关各方至今存在不同意见,试点模式也多元。对于已有的探索模式,北京大学教授顾昕认为,盯着出资人设置在哪里没有意义,关键要看出资和监管是否分开。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表示,需要在跟踪、评估和比较这些不同模式中发现符合卫生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模式加以推广。

  对老百姓而言,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和质量安全、能“看上病、看好病”才是最终的判断标准。

  “细化管理”见证医院强化“内功”

  “管办分开”是为公立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细化管理”则是公立医院从自身找效益“内功修炼”。

  推进预约诊疗、优化门诊流程、改善住院转诊流程……卫生部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中就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令人欣慰的是,近一年来许多试点城市将意见中的要求付诸了行动。

  在北京,北京天坛医院在双休日开放17个专业的所有门诊科室,同时开放神经影像、心电图、超声诊断等辅助检查,抽血室也全天开放,为患者提供看病、抽血、检查“一条龙”服务。今年11月20日起,25家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双休日全天门诊试点。

  在四川,华西医院在保留窗口挂号的基础上,推出了银行卡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门诊复诊预约等制度,让患者“错峰”看病,使“号贩子”失去生存的土壤。

  在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主动开展“冬梅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亲情服务,让患者“减少跑腿、减少陪护、减少开销”,使医患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卫生部称医务人员收入应与医药费脱...  上一篇 | 下一篇  湖南医疗器械展会为行业规范承担更...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