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题 > 书屋 > 肝病健康全书
第52节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简称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主要的特征为肝内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与梗阻、门静脉炎症。其最特异性的症状是皮肤瘙痒,就诊时50%的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90%左右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阳性,其中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为诊断本病的特异性抗体。此外,患者可有免疫球蛋白增高(IgM增高尤为明显)、抗核抗体(aiti-nuclear antibodies,ANA)、胆管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肝活检对本病具有确诊意义。

   一、 名称由来

   结石、肿瘤等引起的胆道长期梗阻,胆汁淤积,可引起肝硬化。这种肝硬化继发于大的胆管的梗阻,所以叫作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851年有人报告了另一种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大的胆管并无明显的梗阻,为了与前一种肝硬化区别,所以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后来研究证实,本病的病理特点是肝内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伴有胆管破坏,门脉周围炎症及肝实质碎屑状坏死,最后可进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由于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只能诊断一些典型的发展到了肝硬化的病例。其实这个病的发展需要一个漫较长的过程,肝硬化仅仅是最后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发现了很多无症状、无肝硬化的PBC,所以这个名称并不恰当,但是国内外仍然沿用PBC命名。

    PBC在全世界各人种均有发生,世界范围内年发病率约为19~240/百万,英国年发病率为40~~50/百万,美国每年新发病1万人。欧美的统计资料表明,肝硬化病例中PBC约占5~~10%。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的检测,使PBC得以早期发现,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能够明确诊断,其实际发病率比这要高得多。

    我国1980年前仅有个别病例报道。1980~2000年报告48例。但是近年报告的病例显著增多,2002~2002仅北京、上海、江苏即报告236例。国内专家一致认为我国PBC发病率率并不低。近年我科建立了新的诊断方法,为正确诊断本病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诊断的病例数成倍成加,我个人近年已诊治30余例,我相信PBC是一个重要的肝病,而且早期治疗的效果甚好,值得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

    三、发病原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提出的病因括:

    1.病毒感染: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但是,与对正常人群比较,PBC患者的乙肝和病肝感染率并不高;另外,PBC的患者缺乏病毒性肝炎的某些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因此,肝炎病毒在PBC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乙、丙型肝炎合并PBC是完全可能的。

    2.真菌与细菌感染:仅仅有一线索,尚缺乏可靠依据。

    3.药物与毒物:众多的研究表明,酚噻嗪、有机砷、氯丙嗪、磺胺、甲基睾丸酮、类固醇类避孕药等,均可引起胆汁淤积和肝内小胆管损伤。因此,学者们推测这些药物和毒物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4.硒缺乏:新近的研究表明硒缺乏可引起脂质过氧化酶活性增加,自由基产生增多而导致胆管上皮细胞损伤,认为硒缺乏可能与PBC的发生有关。但部分PBC患者血清硒和自由基水平正常。

    5.遗传因素:PBC有一定的家族性,但是其确切的遗传关系尚不清楚。

    总之,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调节紊乱、自身抗原、自身抗体、T细胞减少和细胞因子在PBC中的发病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但是,这些问题过于专业,在此就不多说了。

分享到:

上一篇:第51节 为什么要讨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肝病健康全书 | 下一篇:第53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君健网    ©2005-2023 湘ICP备2022019352号-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574309015H
君健网是一家公益性的医学科普网站。网站中的图片和文字,除由君健网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因我们不知情而发生图、文侵权的,请通知我们,君健网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