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药品食品 > 保健药品
保健品是最不放心食品
发布时间:2015-11-11      来源:

  10月13日,是世界卫生大会确立的“世界保健日”,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节日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悉。

  随着公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保健品行业也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之下,却是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市场,以至于部分公众将保健品视作“最不放心的食品”。

  面对这种局面,新食品安全法针对保健品,设立了13条规定,涵盖审批、原料、生产及销售等环节。新法实施后,加之已经实施即将满月的新广告法,保健品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拭目以待。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保健品乱象层出不穷,因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也是有苦说不出。

蓝帽市场乱象何时休

  关于保健品乱象,健康时报曾经报道过多次,今天再梳理回顾下关于保健品的那些事儿。

  老年人为何最爱保健品

  “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是很多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然而近年来各地老人深陷保健品迷局的例子层出不穷。

  据2014年6月6日《钱江晚报》报道,胡奶奶买了20余万元保健品,家中现在仍剩有11万多的产品。按现在的服用速度,这些保健品至少还可服用7年以上。至于“85岁老教授日服20种保健品,10年花费几十万元”、“老人买保健器械三天花光退休金,子女拽都拽不住”等新闻,隔三岔五也会重演。

  正是了解到老人偏爱保健品的特点,一些保健品企业形成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模式:邀请老人参健康养生讲座,免费发放小礼品,甚至组织免费旅游,为其检查身体、提供健康指导,吸引了一大批老人信任、购买产品。然而现实往往是这样的:合规的保健品不蒙人,忽悠人的保健品却常常是谋财又害命。对于上当老人而言,靡费养老金与活命钱不说,还可能延误了疾病治疗。

  不过,对于屡见不鲜的“老人为保健品狂”现象甚至频频出现的骗局,我们也不能责怪老人们的“防忽悠指数”太低,因为还有三个层面的重要因素:一是国内保健品市场混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虽然2013年以来,政府多次提出促进发展健康产业,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具体到市场,依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工商、食药监、公安等“九龙治水”,始终未能厘清规矩与秩序。

  二是老年人的健康刚需没有找到制度化的出口。理论上说,老年保健应该是两个部分,基础的由卫生部门兜底,高级的由市场服务来调节。然而,在新医改等未能有效解决好老年保健需求的背景下,老年保健几乎一股脑地被推向了起步中的保健市场。一句话,医卫部门没能解决好的事情,保健品却在操心,出问题在所难免。

  最后,还有子女们的问题。老人偏爱保健品,是因为保健品营销人员比子女“贴心”。一些保健品骗局之所以屡屡得逞,秘密武器便是“温情推销”。尤其是空巢老人,儿女常年在外,对“贴心关怀”毫无免疫力。尽管常回家看看的理念已经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在二元结构的现实面前,天伦之乐、天年之养,恐怕比高价保健品更难实现。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一个老人频频陷入保健品迷局的社会,显然不是公众之福。从保健品市场秩序入手,关怀老年保健权益的兑现程序,这是全社会都该关心的良心命题。

  “蓝帽”食品保健功能混乱之源

  带“蓝帽”标志的保健食品是国家审批认可的合法产品,往往被认为是可信赖的对象,通过查看包装上的保健功能,大众可以按需选择。但健康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有些“蓝帽”产品的保健功能种类五花八门,功能数量有多有少,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也助长了一些商家带有明显误导倾向的广告宣传。直到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对蓝帽食品保健功能的监管认定还远远没有到位。

  “抑制肿瘤”等功能沿用17年原国家药监局自2003年5月1日起修订了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确立为27种,并发布通告,2004年7月1日后不再受理以原检验与评价方法出具检验报告产品的注册申请。

分享到:

保健品不是药 老人服用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  是谁导致了药物保健的“恶果”?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