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普遍性拖延建议检查 专家解读拖延症
发布时间:2015-08-04      来源:
  对2250人进行了一项有关做事“拖延”的调查,结果发现,72.8%的人自认有“拖延症”。其中,14.0%的人感觉自己的拖延行为“非常明显”,41.5%的人觉得“比较明显”。而只有7.3%的人有自信说自己没有“拖延症”。

  对于产生“拖延”的原因, 60.8%的人说是“懒惰,觉得还有很多时间”;57.1%的人觉得是“为了逃避困难”;还有50.7%的人认为是“事情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究竟什么叫“拖延症”?哪些原因会导致“拖延症”?昨天,记者专门向杭州市七医院心理专家施剑飞请教。

  只要跟学习相关 他就找理由推脱

  临近大学毕业,身边的同学都为毕业后的去向忙碌,不过23岁的秦同学,却还在杭州市七医院接受心理治疗。他的问题就出在做事拖拉上,并且对象固定,只要是跟学习相关的事情,就找各种理由推脱。

  “当年高考的时候,小秦的成绩不是非常理想,刚好超过一本线一点点,没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施剑飞说。

  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小秦大学越念越没劲,发展到后来,只要是跟学习相关的事情,他总是会想出头痛、腿酸等各种理由,能推脱就推脱。所以临近毕业,他还有七八门功课没及格尚未补考。

  不过,只要是跟学习无关的,什么网络游戏、体育比赛等等,他的积极性又是比谁都高。

  若是普遍性拖延 建议去医院查查

  “拖延症根据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施剑飞说,拖延症大致可分为选择性拖延和普遍性拖延两种,在选择性拖延中,还可以再分为一贯的选择性拖延和突然的选择性拖延。

  一贯的选择性拖延与性格有关,只要不妨碍基本社会功能,不去刻意改变也没什么关系。但突然的选择性拖延,则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就像小秦对学习的拖延一样,是因为那个他不喜欢的专业。有些职场中人对工作的突然拖延,不少也跟环境中人和事的突然改变有关。”施剑飞建议,这种拖延,可以先试着用加强自律、建立自信、做好计划等方式调整,但如果持续2—4周以上,建议找心理专家聊聊。

  另外,对于普遍性拖延,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拖拖拉拉,甚至身边的人怎么催促都不愿意去做,这部分人不管是一贯的还是突然的,都建议先到专科医院看看,因为这有可能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
分享到:

抑郁症是个情绪病 早治不会成顽疾  上一篇 | 下一篇  解读《火柴人》强迫症现象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