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该给自恋降降温了
发布时间:2015-09-28      来源: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国人自古以“谦虚”著称,“奉身须节约,接物要谦虚”。然而,一直研究人类自尊心问题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华俭教授发现:国人越来越自恋了,今天的很多中国人甚至比西方人更自恋。

  China’s Me Generation现象

  自恋(Narcissism)一词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一个名叫Narcissus的希腊美少年,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却又不能如愿,以致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后来人们便用自恋代表极度的自我陶醉。

  在蔡华俭最初的印象中,美国人是比较自恋的,个人主义思维和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及全球影响力等,被认为是导致美国人自恋的重要原因。

  但2005年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回国后,通过和交往的美国人作比较,蔡华俭发现,很多国人包括很多大学生都自我感觉超好,说话和行事方式上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但同时又特别脆弱,即使有时出现了错误,也没人敢说。

  于是,从2006年开始,蔡华俭教授决定对“自恋问题”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他的主导下,一项针对中国人的大规模网络调查于2008年正式开始。蔡华俭先后进行了两项调查。前一项调查采集了10655份有效数据,后一项采集了15522份有效数据。数据样本年龄、地域、社会经济层级分布广泛,涵盖了全国各个地区、各社会经济层次,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71岁。

  研究发现:现在的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自恋,年轻的比年老的更自恋,生活在城市的比生活在农村的更自恋,有钱的比没钱的更自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自恋。总结起来,自恋的人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独生、年轻、富有、生活在都市、个人主义。80后、90后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

  而纵观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依稀可以看到这样的改变:

  80年代,著名影星刘晓庆有一本书叫《我的路》,在这本书之前,中国人不讲“我”,而是讲“我们”,这本书首次非常正式地喊出了“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中国人自我觉醒的重要标志。

  2006年,中国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曾公开讲过两句话,“我就是行业标准。”“一个天才做的事,一万个蠢材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蠢材提出的问题,一万个天才也想不出答案。”

  不久后,网络红人凤姐说过一句话: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总共600年没人超过我。

  显然,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明显。

  2009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曾有一篇报道,把中国年轻的一代称为China’s Me Generation, 即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

  2010年,普林斯顿的一个华人社会心理学家曾将北京师范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大学生进行NPI(自恋人格测查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自恋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

  这样的结果令人震惊!

  美国也在反思自恋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中国人崇尚的价值之一是谦逊。”蔡华俭说道,“贸然说中国人越来越自恋了,必然伤害了国人的感情。”那是不是如此呢?又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在第八届全国心理卫生大会上,蔡华俭做了一个试验。“来,在场的同仁没有在朋友圈发过自拍的请举手。” 下面哄堂大笑,举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现在年轻人中最流行、最有个性的玩法就是“自拍”,它已经成为了数码时代的一种民间艺术。“过去人们不会把柯达胶卷用在自己身上,但现在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自拍近年来已经很普遍。”蔡华俭表示,作为对自我关注的一种表现,自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恋的表现。

  2014年淘宝“双十一”300多亿的销售额,也极度展现了我国自恋的人群基础。研究显示,自恋的人更容易冲动性消费。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自我需要,他们更容易迷失在物质的需求中,自我膨胀了以后就是钱包的打开。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

  蔡华俭和研究人员推测,中国近30年来发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巨变可能是导致中国人趋于自恋的幕后推手:个人财富的增加、城市化的加速、独生子女的增多、个人主义的盛行都可能推高个体的自恋水平。题图为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现场,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使个人的自由越来越多,对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事情自己就可以搞定,这直接导致了个人主义价值的盛行,再加上对独生子女的过多宠爱和关注,整体上,国人的自恋情结越来越明显了。

  不过,自恋就像炒菜用的盐,少了则淡而无味,多了便难以入口。

  蔡华俭说,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适度的自恋自信属必然。但如果过度自恋,则会有自负、虚荣、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脆弱、攻击性强等表现,有着 “别人都为我而存在”的畸形心态,极端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伤害别人、甚至自身的严重后果。

  以美国为例,911事件后,美国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成为了世界的靶子?”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财富、权利、枪支,真正的问题在于:极端的自我中心和由此导致的自恋,自大,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源自美国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对自己评价过高、过低都不好,长远看来,准确的评价最好!

  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美国的心理学研究在发现极端个人主义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后,开始不断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节制的元素,并将它们推广到学校教育社会管理之中。

  现在,在美国,谦逊、禅宗、打坐等静文化悄然兴起,“敬畏、谦卑和成功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备受关注。同时,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合作、尊重别人。

  相比之下,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过度自恋可能带来的危害。

  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宿舍投毒,越来越多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拒绝负面评价,甚至为此伤人。

  “过度自恋,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蔡华俭提醒,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做人以及和他人相处,应该成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教育从学会夸奖开始

  “避免孩子自恋,家长要学会共情,避免错误的夸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陈祉妍提醒。

  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一直以来是家里的小公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当夸她是最棒的时候,她就会很高兴;如果没夸夸了其他小朋友,或者是批评她,她就会很长一段时间都闷闷不乐。

  自恋的一个表现是,对批评特别敏感,总感觉别人在“一概否定”。但同时,陈祉妍介绍,自恋也是人最开始的状态,人最开始关注的就是自己,然后随着能力的完善,才慢慢去关注别人。这个时候,小孩的自恋是正常的。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容忍。

  如何培养,首先要学会表扬。表扬不当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孩子画画,不要只是表扬说,“宝宝画得最棒了”,这会给孩子一个意识,自己就是第一。而应该是,“你给这小狗戴个帽子,太有趣了”,“你这配得颜色很丰富,真的很漂亮。”通过这些具体的反馈来帮助孩子成长。

  此外,学会和孩子共情,也极为重要。共情,就是对别人的感情感同身受。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业的时候,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

  曾经有个男孩,是重点学校的尖子生,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还取得二级运动员证书,钢琴十级证书。因此他老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别人应该崇拜自己,很难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这种只把心理能量放在自己身上,而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就是自恋的一种表现。” 陈祉妍介绍,剖析他的成长过程,在他想要和小伙伴玩时,父母总是说,要好好学习,学好了什么都会有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表面上是优秀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他产生共情,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去关注他人,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除此之外,蔡华俭倡导,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谦虚,应对自恋的趋势,意义非凡。

分享到:

何谓“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交朋友可防抑郁症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