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深度调查
专家为“看病难”会诊 开出四剂猛药对症施治
发布时间:2010-01-26      来源:

    第三剂药:实行转诊制度

  转诊制有利于分流病人,缓和看病难的矛盾。李天德委员建议,到大医院看病的病人,均要先到一级医院看病,这就实现了病人的分流。他认为这种转诊制不会耽误病情,因为急诊可直接送往大医院。“国外大医院通常没有多少人看病,常是会诊性质的。我们为何不能实行这一办法?”转诊既可以由社区医院到大医院,也可以由大医院到社区医院。李宏为委员说:“转诊通常指从下到上,即从社区到大医院,但也可以从上往下:在大医院确定治疗方案后,再回到定点的社区医院完成治疗,复查时再到大医院。这种方式对一些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为适宜。” 
而无论怎样转诊,社区医疗在解决百姓看病难方面的重要性已成为医卫组委员的共识。李宏为委员介绍,在上海,有些社区与居民签了协议,而社区又与二级、三级医院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就医的网络。但这种社区-大医院的医疗网络目前在上海还远未成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天佑教授认为,加强综合医院专科的建设也是解决看病难的一个环节。如今由于肿瘤专科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医院等等专科医院的出现和增多,病人一有这方面的疾病便往专科医院跑,这使得专科医院的就医压力非常大。而另一方面,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则出现萎缩。其实,三级医院专科力量原是很强的。专科医院的设立客观上引导病人去专科医院,这很自然。但某些省的专科医院在最初建院时,其力量并不如综合医院的专科,但正是由于有“专科医院”这块牌子的引导,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发展起来了。在美国是不设专科医院的,专科就设在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若作为研究所搞科研是必要的,但不应遍地开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天佑教授认为,目前服务于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要真正做到“全科”。而我们所说的全科医生要大学毕业,经过全科医疗专业培训,什么病都能看,工作的重点是把基层医疗负担起来。

  第四剂药:培养全科医生

  提到社区医疗,就不能不提全科医生。李宏为委员介绍,在国外,全科医生即所谓的“家庭医生”,比如一个全科医生负责一个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遇到处理不了的病情时,全科医生则将病人推荐到某个大医院,并且陪着病人到医院看病。目前这类家庭医生在我国也出现了,但仅是服务于一些高端的客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天佑教授认为:“目前服务于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要真正做到'全科'。而我们所说的全科医生要大学毕业。他们基础知识好,经过全科医疗专业培训后,什么病都能看,工作的重点是把基层医疗负担起来。”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先心病研究室主任、该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刘迎龙教授指出,看病难的问题也涉及到医学发展本身的困惑,即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他举了一个例子:电影中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在欧洲的乡村,背着药箱的医生到乡间小屋去看病,不过为病人放放血、用草熏一下,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病人死了,家属也认为医生尽力了,与医生的关系还很融洽。但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水平不知比过去好了几千倍,但患者的意见却越来越多。比如一个人肚子疼去医院,挂号时首先考虑到阑尾炎的可能,于是挂了普外科。普外科医生一看不是阑尾炎。如果病人是女性,那么医生也许建议到妇科。病人又挂一次号到妇科,妇科看后认为根本不是妇科病,又建议病人去看普外科。病人再挂号到普外科,普外科查不出毛病,才怀疑是不是心血管病早期的表现。病人又挂一次号,到心血管科,医生一看才发现是心梗。这一折腾没有3个小时下不来,而且挂几次专家号,排几次队,患者意见肯定小不了。而如果病人在全科医生那里,也许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诊断,即使面对心梗无法做出处理,也可以及时将患者送往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专科。

  在国外,医学院学生毕业后还要接受培训,然后才能成为全科医生。我国没有全科医生培养体制,医学院学生大学毕业后分到心血管专科就是心血管医生,分到脑外科便是脑外科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基础很差。因而王天佑委员建议:医学院学生大学毕业后,先到大医院各科室锻炼一段时间,学习各科疾病的治疗,待有了一些经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便可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想成为专科医生的,则需要在基层服务几年后,再回到大医院选择某一专科,接受培训。全科医生所掌握的心外科知识肯定不及心外科专科医生多,但消化科知识、泌尿科知识、妇科知识要比心外科医生多得多。而且全科医生有行医执照,就有责任和权力,如心外科医生不能下妇科诊断,但全科医生就可以。对于一般的病,全科医生处理了,病人就不必都涌向大医院了。全科医生只有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才将病人转往大医院。全科医生不但会治疗,还会防病,将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了,就会有很多病人不用去大医院也能治好病。

  编 后:

  看病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看病难需要政府、医护人员及百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同努力。城市社区服务站的建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中央、地方政府各为农民出资1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要到2010年才能普及,全科医生还需培养。因此,刘迎龙委员特别指出: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正想方设法解决看病难,医护人员也在为此努力;另一方面,人们对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120不到中医院 中医期政策明朗化以...  上一篇 | 下一篇  七类染发剂被曝含致癌物 北京章光1...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