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亲子教育
非寄宿不可,也要12岁以后
发布时间:2010-04-28      来源:都市女报
   在济南,很多私立中小学,甚至私立性质的幼儿园,都实行寄宿制,现在连小部分公立学校也相继推出学生寄宿制...

    在济南,很多私立中小学,甚至私立性质的幼儿园,都实行寄宿制,现在连小部分公立学校也相继推出学生寄宿制。寄宿制,似乎正成为济南的一种教育趋势。这种方式真的适合孩子吗?如果家长送孩子去寄宿的原因是想让孩子得到锻炼,或者自己确实分身乏术,那么家长在寄宿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又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独二代”成长教育研讨会上,“独二代”扎推上寄宿学校的问题引起了不少青少年教育专家的注意。与会专家认为,12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不适合进入寄宿生活。

    “独二代”的家庭模式

    中国政府在1979年开始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年,他们的下一代被称为“独二代”,即大约是在2000年后出生、年龄在3—10岁之间的孩子。很多“独二代”的家庭模式是“4-2-1”,受80后父母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很大。

    寄宿学校的收费普遍比较高,这个经济上的条件首先限制了一部分家长,因此寄宿孩子的家庭条件普遍都比较好。但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一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而他们又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是家长的普遍心态。

    希望寄宿让孩子不再任性

    其实,很多学校安排学生住宿的最初目的是为给那些离学校远上学不方便或者家长无法照料孩子的家庭提供方便,但现在不少家长却是为了让独生子女改掉任性、贪玩等坏毛病,培养自立能力等原因而选择寄宿。

    周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周先生特地为孩子选了一所寄宿小学,虽然家离学校骑自行车只用20分钟,但周先生还是坚持把儿子送去了学校寄宿。“儿子太贪玩了,只要大人一会儿看不到,他就自顾自玩起来,还偷偷摸摸地开电脑打游戏”。

    周先生说,孩子现在不管,将来管起来难度更大,现在把他送进学校寄宿,每天有老师监督、管理,孩子就没有贪玩的机会了。

    “孩子长进了,也与我疏远了”

    孙女士是个生意人,平时业务非常多,用她的话说,“饭都没时间吃,也没工夫照顾孩子,更别提没事跟孩子聊聊天了”。孙女士将孩子送进某小学寄宿已经一年了,送孩子去寄宿就是因为自己平时业务繁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不仅花钱大手大脚,还结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于是她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希望学校的管理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培养孩子自立自律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孙女士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寄宿,她感觉到孩子确实有了很大变化,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也比较独立,比周围的几个孩子都懂事,也比较有礼貌,回家后还知道自学。

    高兴之余,孙女士也表示了心里的一丝忧虑:一年以来,孩子每到周五才回家,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很少,不知道是孩子变得独立了自己没适应,还是其他原因,总感觉到在感情上与孩子有点疏远。有时自己想摸摸孩子的头、亲近一下孩子,孩子都会极不自然地挣脱开。

    减少孩子和后妈矛盾

    现代家庭的高离婚率,让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相当的重视。不过,对于再婚家庭的孩子,虽然在形式上再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他们的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家长在他们的教育上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寄宿,竟然也成了一种家长逃避的方式。

    今年,沈先生再次结婚,他很想让8岁的儿子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儿子不喜欢新妈妈,为了避免家庭纷争,沈先生决定把孩子送去学校寄宿。“孩子一周回来一次,一些家庭矛盾都能避免。”目前,像沈先生这样心态的家长不少,他们或者离婚,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再婚后为了减少家庭矛盾,便看准了把孩子送去寄宿的省事办法。

    低龄孩子感觉被抛弃

    一些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的父母坦言,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后,孩子变得自立,连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不正常。

    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是残酷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实,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等到父母发现亲情淡漠时也就晚了。

    不懂人际交往被孤立

    寄宿生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人际交往。多名学生住在一起,各自从小备受宠爱,性格各异,住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

    女孩子喜欢夜聊,小曳(化名)是一名内向的孩子,刚入校的一天晚上,寝室的几名女孩到灯熄了还在那热火朝天地聊各自喜爱的明星。直脾气的小曳不善言辞,“冲”了其他女生几句,让她们熄灯后不要再说话。于是,女孩间发生了口角。从那以后,室友就开始有意识地孤立她。

    小曳痛苦不堪,看到其他女孩同进同出,有说有笑的,她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但又不愿告诉老师和父母。就这样闷闷不乐地过了半个学期,成绩下滑严重引起父母的重视,才了解事情的原委。

    爱攀比,不会理财

    “我的爸爸开丰田车来接我”,“我才不稀罕呢,我家有两辆车,我让爸爸开越野车来接我”,这是两名在学校门口等家长来接的寄宿学生的一段对话。因为寄宿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攀比现象较严重。

    孩子们在宿舍里聊天时,比穿着上的名牌、比过周末在什么好地方吃了什么、比谁家的车好、比谁爸爸的官大,虽然童言无忌,但是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家长的溺爱和攀比掀起了学生消费大潮。寄宿小学生月支出1000元的不在少数,有的人甚至突破了3000元。

上寄宿学校的孩子易伤心

    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寄宿制小学对家长来说可能很方便省事,但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家长对他们的一种忽视,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造成潜在的心理问题。专家认为,孩子一周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爸爸妈妈,这种生活状态会使需要父母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状态不一样,无论多么负责和有爱心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取代母亲的作用。

    虐待、打骂、体罚固然是对孩子不良的教育方法,但忽视孩子也是一种伤害。从根本上讲,犯罪的那些孩子并不是在十几岁遇到了坏朋友才一下子变坏的,多半是家长的忽视造成的。

    如果一定要上寄宿的幼儿园或学校,家长更要在孩子回家的这段时间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哪怕是一起买买东西也好。

    寄宿学校人格教育缺失

    寄宿学校中的生活老师是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但是,很多学校对生活老师抱有的思想是,“你是生活老师,你管得着我吗?我要告诉班主任和校长。”作为“二等公民”的生活老师要想管好学生,要不停地和有着“雇主思想”的学生展开辩论,辩得过才能管得住。再说,生活老师的任务就是负责学生的三餐两点、寝室内务等,但成长中仅有这些就足够了吗?学校既没有制订人格培养的教育计划,又没有承担人格教育的老师。走读的学生回到家里,还能从父母身上接受影响,而寄宿的学生在人格培养上存在空白,寄宿学校在人格教育上严重缺失。

    6—12岁的小学生错失了人格培养、情商教育的良机,不良后果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而长大后一旦显现出来将难以补救。曾有一项针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住校学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们中间心理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走读学生。

    每周中间给孩子打个电话

    如果送孩子读寄宿根本目的是想甩“包袱”,建议别让孩子寄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寄宿制小学当班主任的龚老师说,班上曾经有位全寄宿的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结果孩子感觉自己被抛弃,内心很孤独,总是快乐不起来。龚老师解释,寄宿制学校不能做到的,是父母的牵挂和关爱。其实寄宿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家长可以在一周的中途(周二或周三)给孩子打个电话,问问学习情况,有没有遇到难题,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牵挂,周末回家尽可能多跟孩子交流,表达对孩子的爱。

    幼儿寄宿需要“家庭氛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认为,12岁以前的孩子并不适合过离家寄宿生活,3岁以前的小孩更需要和父母进行一对一的亲情交流,让父母倾听他们的诉说,一起阅读和做游戏。孙云晓表示,对家长们来说,做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例如网球世界第一人费德勒在繁忙的比赛和训练之余,还有时间练习给孩子换洗尿布,说明他意识到建立亲子依恋的重要性。

    上寄宿的幼儿常常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抑郁,孩子看起来很听话,但没有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也最危险。另一种是没有安全感,孩子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特别胆小,总是紧贴着父母,害怕和父母分离。

    如果非要选择寄宿,那么一定要看孩子有没有单独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幼儿园或者小学是否创造了一些类似家庭的氛围,孩子是否允许携带自己的玩具和私人用品等。
分享到:

一切围着孩子转的超级爸妈不可取!  上一篇 | 下一篇  孕期吃消炎药致孩子缺只耳?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