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保健养生 > 运动保健
健身消费有五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1-04-14      来源: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全民健身热潮蔚然成风,而“花钱买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把健身钱花在“刀刃”上?我们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黄光民,他对目前健身消费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点评。

  误区一:器材装备越贵越好

  案例: 北京某公司职员邹鑫为了健身不惜重金购买名牌的行头,最近刚花200多元买了一条运动浴巾。他总是对别人说,运动装备贵点好,这样对身体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专家: 现在很多人健身可谓“三高一低”:装备条件高、服装品牌高、场地设施高,但是技术水平比较低。其实,基本的装备是必须的,包括合适的运动鞋、宽松的衣服,还有各种护具等。以“避免运动损伤”的角度来选购各种装备是对的,但很多一般价位的产品具有同种功能,特别是运动鞋。

  误区二:健身消费=办张“健身卡”

  案例:吴一迪去年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她花了近两个月的工资,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办了“年卡”,这几乎是她健身消费的全部。她说,“健身消费,不就是鼓励我们办‘健身卡’健身嘛!”。

  专家: 对于不少白领盯住健身俱乐部健身的现象,我认为,俱乐部虽然有健身氛围,有教练的指导,但我还是主张应该多到户外去活动,多亲近大自然。登山、郊游,到风景好的地方散散步,或者到空地上去打打羽毛球,都比在室内运动要好得多。

  误区三:只要“动起来”就万事大吉

  案例:刚刚做完体检,45岁的李东亮看到自己身体的很多指标“直线下降”,于是开始了“疯狂的锻炼”。他的健身消费观念就是,只要“动起来”就万事大吉,而花钱健身能有效地约束、鼓励自己坚持“动”。

  专家: 运动要科学才有效。医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运动处方”,就是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过一些科普宣传可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误区四:健身可以代替治疗和用药

  案例: 65岁的张凤民患有高血压,退休以前通过吃药来控制血压。退休后空余时间多了,他决定通过锻炼身体来控制血压,把一部分买药的钱用在了健身上,药吃得少了。

  专家: 对于像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但绝对不能代替临床治疗和用药。如果有慢性病,在运动时一定要先把病控制好,在可以参加运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适量的运动,否则很危险。

  误区五:最热门的项目最有效

  案例: 为了健体塑身,女孩曲丹尝试了很多方法,大都是最新潮的项目,比如瑜伽、普拉提之类的。她认为,要勇于尝试各种最热门的项目,光练习一种项目对健身不利。

  专家: 大众健身不要太在乎某一种健身的方式,应根据时间和自己的身体特点安排,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专注于一个项目未尝不可,只要运动安排合理同样能达到健身的效果,但是多样化健身趣味性更强,也更有利于坚持。

分享到:

健身“先上后下”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身后,喝点薄荷水缓解疲劳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