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糖尿病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两大瓶颈:不及时&不规范
发布时间:2011-08-18 10:12     来源:君健网

  8月13日,“2011年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分别发布了《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和《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副组长孙子林教授共同表示,我国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存在该用的不用、用了的注射又不规范两大问题,阻碍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

  瓶颈1:胰岛素该用的不用

  胰岛素注射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纪立农教授在会上指出,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七八年治疗,HbA1c已经超过10%的情况下,才开始胰岛素治疗,使得血糖控制难度加大。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即使每天吃降糖药,由于存在口服药失效和细胞衰竭,超过半数的人在诊断5年左右都应开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开始得越及时,血糖控制越容易。2010年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药联合基础上仍未血糖达标时,就应选择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胰岛素起始治疗。

  但许多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都不愿开始胰岛素治疗,郭晓蕙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怕上瘾。有部分病人怕“胰岛素就像大麻似的会上瘾,一旦开始注射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专家表示,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注射了胰岛素后的确是撤不下来,这不是胰岛素注射的结果,而是他们自身胰岛功能丧失严重。另一部分人,经早期积极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好了,可以逐渐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最后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物。

  怕低血糖。很多糖尿病人一提胰岛素就说低血糖,认为用胰岛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很危险,而使用口服药这种风险就小得多。其实,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可以做到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关键在于血糖监测。

  怕麻烦。事实上,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已经很好地缓解了注射麻烦和疼的问题。胰岛素注射笔的外观设计能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剂量调节方便,操作简便。 

  瓶颈2:胰岛素注射不规范

  “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纪立农说,《201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指出,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注射的角度和捏皮肤的手法,最佳的注射针头长度,合理的器具处理方案等。

  注射部位选择: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臀部。上述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各不相同,它们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也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使用短效胰岛素或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使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即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进行注射直至上述现象消失。

  针头长度、注射角度与捏皮: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大多数成人使用5mm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

  《指南》强烈推荐注射笔用针头应一针一换,因为重复使用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头堵塞、注射疼痛,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并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的产生,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分享到:

胰岛素注射技术关乎血糖控制成败  上一篇 |下一篇  打胰岛素,等5秒拔针头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