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健康百问
“宅”得不当可致身心退化
发布时间:2011-03-03      来源:

  网络族:当心社交技能退化

  【案例】小郑17岁休学,因家人很少在家,他天天“宅”在家里上网到深更半夜,两年后有一天母亲要他出去帮忙买东西,可是踏出住宅楼门口的那一刻,他顿感眼前的世界是如此陌生,不知道怎么开口与人说话,觉得自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那个天天打游戏的自己才是真的。他主动要求看心理医生,但只能说出简单单词,要借助纸和笔才能与医生交流。

  【分析】余常红认为,在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不断的锻炼并且变得稳定,社交技能得到发展,而这只有在与外界交往中才能完成。小郑长期孤独地“宅”在网络构成的孤岛之上,缺乏与人的现实交往,导致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下降,基本的社交技能受到抑制,因此突然走到现实中,他觉得不能适应了,对外表达系统、感受系统都出了问题。其实,不少宅男宅女在网络上很活跃,但现实沟通能力却可能较低。

  【建议】余常红指出,网络上的交流与现实交流毕竟不同,一定要保持现实交往,因为虚拟世界如同镜子里影像的反面,尽管也反映现实,但毕竟代替不了现实。如果出现了社交技能的退化,就要接受专业人士的辅导与帮助。

  武器族:受伤的究竟是谁

  【案例】从国内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小杨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与同事关系也说得过去,但他总说没劲,后来干脆辞职,再也不出去工作了。父母非常着急,但小杨以“不想混、没意思”为由就是不出门,三年多来,每天窝在电脑前,成了资深“宅男”。他在网上与“宅友”交流时说:我就要用这种方式报复父母,让他们难受。原因是上学期间父母管得太严,他觉得父母剥夺了自己快乐的童年。

  【分析】胡赤怡认为,“宅男”小杨其实是在与父母打仗,他把自己关在家中,所用的武器和战场就是他自己。但,这是一种消极的互动方法,因为没有任何一方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最后受伤的不仅是小杨自己,还有他的父母。

  【建议】这种武器用久了,就没有了效用,胡赤怡建议,小杨应采取积极的做法,与父母一起接受心理治疗,以便对整个家庭关系进行调整。

  半宅族:业余时间宅一宅

  【案例】30岁的小程是政府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晚上和周末基本“宅”在家中,看碟片、看电视、打电话与朋友聊天,偶尔出门也大多是独自出门,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别人介绍的对象她也看不上眼,以至渐渐加入“大女”行列。有人说她的房间就是她的“深闺”,但她觉得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没什么不好。

  【分析】胡赤怡认为,目前不少人成为“半宅”一族,这不失为一种从平时繁重的工作和复杂人际关系中暂时解脱出来的有效方式,远离喧嚣,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是给心灵疗养。

  【建议】只要真正觉得自己很享受而且很适合“半宅”的状态,就没有必要去改变。不过胡赤怡提醒,不要从“半宅”的状态慢慢退缩向“茧居型”过渡。因为“半宅”的危险在于:这种状态如同呆在一个山坡上,尤其是觉得没地方可去、没朋友可找、业余时间被动“宅”在家中的那些人,如果无法继续保持,则容易滑下来,成了茧居族。

分享到:

痔疮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上一篇 | 下一篇  给心脏开张“健康菜单”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