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题 > 书屋 > 肝病健康全书
第34讲 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传统的观点认为,肝硬化不可逆转。由于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不少患者一看见“肝硬化”三个字就心惊肉跳,好象看见“死缓”判决书一样。其实,肝硬化不可逆转的观点已经过时,如果能消除肝硬化的原因,不仅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就是中晚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我本人就有多个经过肝脏病理检查证实的肝硬化逆转的病例。随着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乙肝肝硬化的预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肝硬化的诊断

    一提到肝硬化,有人就想到腹水、呕血、昏迷,其实肝硬化包括的范围很广,患者的病情相差很大,大部分患者并没有这些症状。为了方便起见,临床上根据肝脏炎症的程度,将肝硬化分为两类:

    1.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肝脏有炎症,所以患者有肝炎活动的表现。临床上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肝功能检查可有转氨酶增高。

    2.静止性肝硬化:虽有肝硬化,但肝脏炎症不明显,患者没有肝炎活动的表现,无明显症状,转氨酶正常。

    根据肝脏功能受损的程度,肝硬化又可分为两类:

    1.代偿期肝硬化:功能受损的程度较轻,没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和肝昏迷等肝脏严重受损的表现。代偿期肝硬化可为活动性或静止性肝硬化。

    2.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60%。失代偿期肝硬化均为活动性肝硬化。

    尽管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不难,但是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则非常困难。提示早期肝硬化的依据有:典型慢性肝病面容,面色晦暗,有蜘蛛痣、肝掌;肝脏肿大和/或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持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中度以上增高,球蛋白/白蛋白比例到置;持续总胆红素增高、总胆汁酸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上述指标越多,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多。B超和CT对中晚期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大价值,但是影像学检查的肝硬化不一定是真正的肝硬化。临床经验对肝硬化的诊断固然重要,但是个人经验总是有限的,诊断早期肝硬化的金标准是肝脏组织病理检查。肝活检是一项有创操作,但是还是非常安全的,如果不能肯定也不能排除肝硬化,应做肝活检,进行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准确性在95%以上,是其他任何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肝脏组织病理检查不仅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今后疗效的考核有重要价值。

    二、肝硬化的治疗

    乙肝是一个自愈性倾向很强的疾病,许多人不需要治疗而自愈。但是,如果乙肝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则自愈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肝硬化病人一旦出现失代偿的体征—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预后很差,如无有效治疗,一年病死率为21%,5年病死率高达80%。尽管我认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是可逆的,然而,如果不去除病因,阻断或逆转肝硬化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病原治疗即抗乙肝病毒治疗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抗乙肝病毒药物发展很快,为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不少医生、病人没有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仍然热衷于所谓的偏方、验方,耽误了治疗时机。也有的患者因为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的副作用不敢进行抗病毒治疗。要知道,副作用总是在少数病人身上才出现的,而不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必然会继续发展,熟轻熟重,是很明显的。1999年贺普丁问世以来,在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的前题下,我给许多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亚洲和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疗指南》均强调了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但是都把血清中HBV DNA阳性作为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条件。长期在临床工作的医师一定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查不到病毒,那么,HBV DNA阴性的肝硬化要不要抗病毒治疗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试剂检测水平的限制、试验的误差、病毒变异等原因,有的乙肝患者可能查不到病毒。没有检出病毒不等于没有病毒,血液中没有病毒不等于肝脏中没有病毒。因此,我认为,如果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即使HBV DNA阴性,乙肝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这些病人将没有任何好转的可能性。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强调ALT的升高,但是肝硬化患者无论ALT是否升高都应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抗乙肝病毒药物,每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疗效、副作用和价格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药情和经情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在肝硬化的合理应用:干扰素是是国内外公认的对乙肝有效的药物,干扰素治疗可使相当一部分病人血清HBV DNA减少或消失,同时伴有临床、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的改善。然而,干扰素常引起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少数可出现肝功能恶化,只适用于代偿期肝硬化。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即使用小剂量,也常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禁用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可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目前推荐500~600万U/天,隔天1次,疗程1年。普通干扰素价格相对较低,1年约1~2万元,但疗效尚不满意,副作用较大,特别是注射部位肿痛,是否能长期坚持难以预计。近年出现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即长效干扰素是抗病毒药物的重要进展,长效干扰素每周只须注射1次,还可自己注射,彻底解决了普通干扰素注射局部肿痛的弊端,而且抗病毒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价格昂然,1年6万余元,适用于经济基础好的患者。

    肝硬化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时,不可进行1日注射1次的强化治疗;必要时,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

    2.核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批准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还有几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核苷类药物的共同优点是能显著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体内HBV DNA水平,促进肝功能的好转和肝组织的恢复,可以口服,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轻,适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但是核苷类药物都是抑制而不是杀灭病毒的要物,需要长期治疗,停药过早容易复发,少数患者停药后可能病情加重。

    拉米夫定是全世界杯第一个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全世界已经治疗了数十万例乙肝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强,见效快,疗效肯定。但拉米夫定耐药变异(YMDD变异)发生率较高,第1年15%,第4年达65%,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不过我认为上述耐药变异率是从慢性乙型肝炎得出的结果,并不能代表肝硬化。其实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毒拷贝数均很低,耐药发生率也很低。我用拉米夫定治疗了上百例肝硬化,其中不少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仅少数发生耐药突变。只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出现耐药突变后及时改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是很安全的。拉米夫定假药事件时有发生,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肝硬化服了假药是很危险的,因此,我要求患者一定在可靠的大医院买药。

    阿德福韦是第2个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最大的优点是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有效,耐药率低,第1年无耐药,第3年仅3%,但价格高于拉米夫定。因此,阿德福韦特别适用于拉米夫定治疗中出现YMDD变异的患者。考虑到其耐药率低,经济基础较好的患者,也可一开始即选用阿德福韦。大剂量阿德福韦有肾毒性,但治疗乙肝的剂量肾毒性发生率极低,本人还没有发现过肾毒性。

    恩替卡韦是第3个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最大的特点是作用强,疗效快,体外抗病毒作用是拉米夫定的200~300倍,但价格贵,适用于经济基础好、病情重、进展快的患者。

 

分享到:

上一篇:第33讲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 肝病健康全书 | 下一篇:第35讲 最新抗病毒药物及合理应用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君健网    ©2005-2023 湘ICP备2022019352号-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574309015H
君健网是一家公益性的医学科普网站。网站中的图片和文字,除由君健网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因我们不知情而发生图、文侵权的,请通知我们,君健网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