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亲子教育
让孩子远离性侵犯
发布时间:2013-10-12      来源:


  其次,避免二次伤害。可以告诉孩子:“我会尽我所能确保这件事情不再发生。我们需要和一些人,如心理医生和警察谈一谈,他们能够帮助我保证你的安全。”在没有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爷爷奶奶等至亲。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等话语一定不要乱说,更不能急于向孩子了解“发生了什么”,这会给孩子带来二次创伤。


  再次,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坚定不移的保护者。一个在放学途中遭受过性侵害的孩子,可能对上下学的那条路有恐惧心理,家长应该先护送一段日子,缓解他的恐惧心理,让他感觉到被保护。


  最后,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说不想上学,就和老师商量暂时不上学。这不是纵容孩子,因为遭遇创伤很难短期恢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不一定仅表现在语言上,有时可能给孩子一个亲切的眼神,对孩子生活的关注,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关心他。
           

  别忌讳和孩子谈性


  中国人对性讳莫如深,很少有家长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网易亲子频道一项调查显示,44%的学校没有开设预防性侵害教育。《知心姐姐》杂志社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1%的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对我说过遇到性侵害时该怎么办”。“什么是性侵犯?”“遇到熟人对自己毛手毛脚怎么办?”如果这些问题都不了解,就会让孩子在受侵害时不知所措。


  父母是性教育的主角。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区分好和坏的身体接触。生活中,亲友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这是好的接触;如果在身体接触时,某些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就是坏的接触,要立即离开这个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其次,结合已有案件教会孩子什么是性侵害,如把孩子带到隐秘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或者让孩子摸他的身体等。同时,家长还要有意识地用具体事例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比如,如果孩子看见地上有一个书包,一定会先去打开看看,如果是钱,就交给老师,这是中华民族提倡的拾金不昧,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现代社会却很危险。同样一件事,在英国,孩子看见这个包,首先会保持镇定,然后报警,绝不会伸手去摸,因为很可能里面是爆炸物。

分享到:

家长必备的早教知识  上一篇 | 下一篇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