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养生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3-01-25      来源: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

    那么,什么是中医“治未病“?“治”,不同于“治疗”的治,是治理、调养、干预、保持健康的意思。医生根据各人的体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制定适合的养生保健和身体调养计划,包括危险因素的远离、中药调养、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和非药物疗法如:针刺温灸、保健灸、经络按摩、平衡火罐、中药熏蒸、药膳、茶饮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增强身体素质、抗衰延年的目的。“未病”,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治未病”就是针对以上三个状态,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指导思想,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另外,还有愈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哪些人需要“治未病”?

    ① 亚健康状态人群是“治未病”的主要对象。这些人表现为失眠多梦、情绪障碍、便秘脱发、慢性疼痛、腹胀、腹泻、消瘦等等,但又查不出病,发展下去很可能衍变成疾病。及时“治未病”,力争阻止其往疾病方向发展;

    ②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③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④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或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者;

    ⑥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 、预防并发症者。

分享到:

中药足浴好处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养生 从早晨开始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