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 > 精彩专题 > 健康书屋
悠思千古谒炎陵
发布时间:2011-04-29      来源:

弯弯的洣水此时正裹在迷濛的春雨烟雾之中,眼前的炎帝陵古柏森森,绿烟凝翠,一派金碧辉煌。我们立在陵前,瞻仰着胡耀邦手书的“炎帝神农氏之墓”的汉白玉碑,埋藏在心中多年的对远古祖先的神往与崇敬,瞬间便和这神奇的鹿塬坡的古柏苍松和炎帝陵的古香古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关于炎帝神农氏殁葬的记载,最早见于晋•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天伤人命……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鹿塬坡。据《炎陵志》载: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五年在此建殿祭祀炎帝,“殿外建高阁,宽广如殿。阁下为陛道,中为丹墀,纵横数丈,前列三门,周环垣墙,内有大道绕阁,循墙行而后达于陵。”千载沧桑,陵园几经兴废。现今的炎陵是近年修复,仿皇宫建造,分为四进,依次为午门、行礼亭、正殿、陵寝。陵园内古柏森森,庄严肃穆,让人缅怀起远古的华夏始祖。

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医药学渊源密切。《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生动地描述了神农氏及先民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医药知识和经验的情景。由于我国古代药物学知识是从采集尝试植物开始,中药又以植物类所占比重最大,故古人称药物学著作为“本草”。人们景仰炎帝神农氏在开创中国医药学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和献身精神,将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称为《神农本草经》。

炎帝神农氏对古代医药学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方面。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多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极多,寿命极短。以神农氏为代表的先民们发明了耜耕农业,使人们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从现今的环境卫生学观点来看,神农氏对此的贡献是巨大的。又据《周书》载:“神农……作陶,冶斤斧。”正是神农氏及先民们创制了陶器和其他生产工具,改善了人类的饮食条件,食物经过陶器的蒸煮,更有效地杀灭了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并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营养成份的消化吸收,人类的健康水平和寿命由此提高。所有这些,都说明神农氏对后世的医药学发展奠定了不朽的基业。故古人有诗云:“曾尝百草疗群生,千古灵根两岸荣。遗迹漫教烟雨冷,木樨香里构峥嵘。”

炎帝神农氏对华夏民族的繁衍兴盛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正是他识别了百草,发明了医药,创立了农业,才使华夏子孙有了赖以绵延不绝的医药和生存条件,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古代帝王都重视祭炎帝陵。据文字记载,自唐朝就开始了对炎帝陵的奉祀。宋代建陵庙以来,官民朝拜更是络绎不绝。据《炎陵志》记载:炎帝陵殿藏存的历代王朝祭文碑碣就有60多块。明清两代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都要派特使到炎陵告祭,举行大典。

绵绵春雨终于停歇下来,站在炎陵的山门,可见对面云秋山间依然一派烟雨缥缈,可见到九曲萦环的洣水依然绕陵而过。此时,已近中午,雨雾渐渐从洣水河面,从鹿塬坡的古柏丛间消失,炎帝陵的四周又裹在由云间斜射下的一抹阳光之中,那殿堂,那古柏,那悠悠的古老的洣水河宛若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

我告别了炎帝陵,心怀间却长久长久地思念:炎帝神农氏的精神以及他开创出的灿烂的祖国医药文化,不亦如鹿塬坡的古柏一样,亘古常青么?

君健网(www.junjian99.com)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分享到:

游桃花源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城头山纪行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