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 > 精彩专题 > 健康书屋
试谈卫生科普报副刊的三个关系
发布时间:2011-05-04      来源:

目前,我国卫生科普报大都是周报和旬报。作为一张发行周期较长、专业限制较大、读者面较广的卫生科普报的副刊,它较之其它党报、综合性报的副刊来说,自然地有着许多的特殊性。比如副刊的文章怎样配合其它版介绍卫生科普知识?副刊中的小说、散文之类文章里要不要有医药保健常识?副刊文章要不要杂?副刊要不要贴近生活和怎样贴近生活?……这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将其归纳为三个关系,即副刊与新闻版、科普版既配合又不配合的关系;副刊文章中的小卫生观与大卫生观的关系;副刊内容的固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怎样认识和处理这三个关系,将直接影响卫生报副刊的质量。我们的作法是:

多数的配合,少数的不配合

副刊应当配合其它版面向读者提供卫生科普服务。问题是怎样配合。我们通过多年的编务实践,认为副刊之最有力配合,在于其在整张报纸中所起的“调味”作用,也就是说,其它版以其新闻性和实用性吸引读者,而副刊则靠趣味性、艺术性给读者以某种享受。如果也像其它版一样,小小说里生硬地插一段医药常识,散文里硬介绍一个药方,这种配合实际上是拆台。这样的副刊作品无疑将不伦不类,称不上小说和散文,读者看了就会倒胃口。我们认为,副刊最讲究一个“趣”字,尽可能地让读者在品味一种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卫生科普知识。不可能设想副刊中的文字也和教科书一般的干巴巴的说教会为读者所爱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配合本报其它版面进行群众自我保健教育时,注意配合方式的多样、灵活,经常变换配合的形式和角度。我们副刊中发表的小小说、报告文学一类的作品,从不牵强地塞些医学常识,只是作为卫生题材的纯文字作品出现,尽量讲求作品的艺术性,以供读者某种艺术享受。比如在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时,我报一版报道了当日长沙街头的戒烟情况;科普版则介绍了吸烟的种种危害;副刊呢?当时编辑部的同志想了许多办法,最后集思广益,突击出了一期“世界无烟日”文学作品专刊。专刊围绕戒烟这一主题,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漫画、杂文等文字形式,从人类的吸烟史、戒烟史等正面和反面下笔,呼吁人们为了健康戒烟。专刊见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江西省有位读者来信,说看了我们的漫画后下决心戒了烟。副刊的配合还表现在它努力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注意读者普遍关心的某些问题,运用文字的形式反映读者的呼声,以使读者感受到报纸在关心着他们。前一段时间,一段读者来信反映卫生界某些工作人员医德医风不正,希望报纸向社会呼唤白求恩精神。我们于是主办了一次为时八个月的“白求恩杯卫生文学征文”,以文学的形式,讴歌了发生在千千万万医务人员中间的白求恩精神,鞭挞了形形色色的不良医风、医德。征文期间,收到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近两千篇应征作品,其中有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等。我们从中精选了部分作品予以发表,并评定了30篇获奖之作,配合报纸集中进行了一次白求恩精神的宣传活动,许多读者来信说我们为社会做了一件有益的事。这对于提高我们副刊在读者中的影响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一期副刊中,我们注意大多的文章与新闻版、科普版相配合,比如我们所辟的《乡村医生札记》、《周护士箴言》等栏目,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散文笔调,用随笔的形式、故事的体裁配合科普版向读者介绍自我保健知识。这类文章既讲文采、又讲求知识的实用性,以使副刊不致于远离整张报纸所固有的卫生科普性质。同时,我们也认为副刊不能只讲配合。每期副刊中,我们编发少量的具有独立性即不配合的杂稿。这类杂稿一般是篇幅很短小的,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稿件,比如我们所辟的“小幽默”、“一字师”、“潇湘短笛”、“小擂台”等栏目,其文章只讲求与卫生稍稍有关即可,重在活泼、有趣。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副刊内容比较生动活泼、不拘一格,避免枯燥呆板,以增强副刊的可读性。我们认为,这种不配合实际上是为配合服务的。

逐步向“大卫生”领域转移

有人说,卫生科普报的副刊文章要紧紧围绕“卫生”二字,那么,就要篇篇不离医和药,不论小说、散文、诗歌,都要介绍医药知识。实际上,这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小卫生观”。它的结果是使卫生科普报副刊的天地局限得很小、很小。

卫生科普报的副刊要办得活泼,视野要拓得宽,就必须摆脱“小卫生观”的束缚,向“大卫生”领域转移。

什么叫卫生科普报的“大卫生观”?它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所谓“大卫生观”,是指凡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各样的体裁的文章,都可纳入卫生科普报的发稿范围。它包括介绍医药知识的、传授家庭自我保健的、陶冶性情的、漫谈人际关系的、艺术享受的等等。换言之,凡与健康相关的人或事,不论是知识性的,抑或是实用性的、艺术性的文章都可包括在内。副刊编辑在组稿时,每期将稿件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项,如生理卫生的和精神卫生的;艺术性的和知识性的等等,各各搭配,使之期期有所侧重,有一中心,不致于打乱仗。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所说的“情志致病”也就是精神卫生亦即心理卫生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型向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方面的转化,在副刊上及时地由“小卫生观”向“大卫生观”转移,这样,配合其它版面,使报纸更加贴近人们的社会生活,由单纯地介绍一方一药转向更为广阔的生命领域。这样的结果,便是增强了副刊文章的生活气息,使之从编辑部的狭小空间走向社会的广阔天地,与读者情感产生某种共鸣。我们辟了“你、我、他”、“美化生活”、“人生百态”等栏目,交替出现、漫谈人生,以故事的形式纵谈人际关系与健康的影响,介绍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技巧和方法。这类文章的出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川有位读者来信说,她曾经因与单位领导人际关系紧张,弄成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茶不思,饭不食,睡不着,十分苦恼。读了我们副刊上关于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些文章后,她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作法,现在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包括她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这样的事情可以看出,卫生科普报副刊的文章在进行群众自我保健教育时,的确能超潜移默化的作用。

处理好“小卫生观”与“大卫生观”的关系,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际问题。比如,一张报纸副刊,读者千千万万,在读者群中,各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对副刊文章的偏好也有不同。比如年轻的读者一般喜看比较活泼一些的文字,城市读者一般喜看开放一些的文字。这于副刊编辑就有了一个“调众口”的问题。众口难调,但报纸是办给人家看的,你必须千方百计满足“众口”的需求。如果局限在“小卫生”的圈子里,调“众口”势必更难。我们着眼于“大卫生”,辟有“医林轶事”、“医学史略”、“民间故事”、“诗画配”、“名人生活”、“社会角落”以及“杂文”、“谈天说地”、“茶余饭后”、“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栏目,从纵的、横的、正面的、侧面的各个角度来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卫生题材的人和事,尽量拓宽副刊题材,满足读者各自的阅报心理需求。这些,都是我们朝“大卫生”领域转移的尝试和努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欲圆我的自学梦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的生存与...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