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生活
“走婚”在老年婚姻成为流行
发布时间:2011-02-14      来源:互联网

    “走婚”这种奇特的婚姻方式原本是我国云南和四川交界地一些少数民族的婚姻传统。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拥有自己的家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

  “走婚”这种奇特的婚姻方式原本是我国云南和四川交界地一些少数民族的婚姻传统。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拥有自己的家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单身老人一样有感情和交流的需要,他们非常愿意走出空落落的单身生活,但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再婚会带来许多麻烦。于是,许多不愿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走婚”来代替再婚。

  选择“走婚”是为避免纠纷

  曾在河东区互助道小学任教的王老师对单身老人的心理和感情需求有很深的感触。她告诉记者,丧偶、离婚的老人,在婚姻上都有一种失败感,他们害怕与外界接触,特别是逢年过节,感觉更加孤独。一些单身老人把希望和精力都放到子女身上,可子女成家后,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儿女叫去吃饭,他们都不愿意去,怕受刺激。王老师认识的许多老年朋友,都认可“走婚”这个方式。

  河西区小海地的于大娘中年丧偶,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都成家了,反倒不理解母亲再婚的想法了。记者电话采访到于大娘的儿子小赵,他说:“我们做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会把她照顾好,不需要别人再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再说,对方就一定对母亲好吗,那他们的子女呢?”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考虑“走婚”这个方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避免再婚后的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走上“走婚”这条道路的老人不在少数。家住南开区的秦大娘和老李的密切交往,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老李子女的反对,他们担心秦大娘会分掉老李的财产,还担心今后要赡养秦大娘,因此动不动就上门争吵。由于担心原来的家庭纠纷更为激烈,对双方造成伤害,因此只好选择“走婚”。选择“走婚”前,双方签下了一个协议,老李的子女没有赡养秦大娘的义务,只负责老李的生活支出,秦大娘的生活支出由她的子女负责。协议签订后,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两位老人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一位正处在“同居”状态的陈大娘说得很实在,双方各自有一班人马,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何况还有财产问题。比如我的房子大,我们俩要是登记了他就分不上房了,还不如先就这么过着。她对“走婚”一直持赞同态度。

  半个月来,记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50位单身老人以及他们的子女,调查结果显示,50位单身老人中,赞成“走婚”的有38位,占总人数的76%。接受调查的153位子女中,同意父母“走婚”的,有108位,占总人数的63%,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支持老年人“走婚”的子女也不在少数。

  “走婚”减轻老人心理压力

  家住河东区和睦北里的刘先生认为,“走婚”给双方留下了心理缓冲期,给老人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保持这样的关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的空间都很大。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通常一时难以改变,先在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能使搭伴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既能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他们以相对自由的空间。

  在一家地产公司工作的韩先生认为,老人的社会经历较丰富,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走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深入了解的阶段。采访中,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最好,眼一闭,各走各的,没嘛麻烦,过得来就在一起,过不来就分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不婚而居是老人们在现实矛盾与自身需求中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妥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缘来还是你,离婚57年后复合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年人性爱三原则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