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急救常识”应成“必修课”
发布时间:2012-09-12      来源:太原晚报

  9月8日是第8个“世界急救日”,目前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

  突发意外事故是公众无法预料的,但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果公众能掌握更多的急救常识,自然会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年来,各种突发灾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惨重损失,就在四年前,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顷刻间夺去数万名同胞的生命,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突发灾害的警钟。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积极有效地做好防范工作,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与救援能力,那么,就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意外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中学的校长叶志平一夜走红,他被公众亲切地称为“最牛校长”。在那场特大地震灾害中,叶志平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各教学楼的不同教室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最牛校长”叶志平能带领全校师生创造奇迹,缘于他多年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而且,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等。

  另外,无论是近年来频发的火灾事故,还是电梯安全事故等,这其中往往存在设施故障、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公众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是导致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于是,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等都经常组织应对突发事故等演练。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不少演练简直就是“演戏”,不仅刻意把事故容易带来的伤害“最小化”,而且,组织演练者往往也不够严肃,从而使得演练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效却甚微。

  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的尴尬现实,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把突发事故中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亟待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更多的举措,切实有效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分享到:

染色药物再次为监管敲响警钟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保卡“余额设限”目的何在?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