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疾病 | 就医 | 主题 | 医讯 | 互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相关疾病资料参看
相关资讯与科普
慢阻肺专题 | 慢阻肺治疗“持久战”
慢阻肺是无法治愈的,但对该疾病不同的治疗方式能帮助控制疾病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帮助扩张肺部主要气道的药品能够改善呼吸困难。停止吸烟对于防止慢阻肺病的发展很重要。

慢阻肺是一种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往诊断出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很多都是慢阻肺。一旦患病,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医疗开销的多重打击。
针对慢阻肺,临床上没有特性药物,医学上也没有彻底治愈的手段,治疗慢阻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患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预防急性加重。

实现这个治疗目标的关键就是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绝不能停下治疗的脚步。如果患者在治疗中无法坚持“持久战”,见好就收或者随意停药,如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极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如肺功能急剧下降、症状发作和出现急性加重等,最终危及生命。

早期症状和诊断

由于慢阻肺具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预防与慢阻肺有关的并发症和急性加重(有时也被称为“慢阻肺发作”)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指南,如果40岁以上的患者伴有气促、慢性咳嗽或咳痰,同时伴有发病风险因素,就应考虑慢阻肺的临床诊断。

在慢阻肺轻度和中度阶段,经常会存在诊断不足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气促等症状起初往往会被归因为年龄增大。许多患者直到症状变得较为严重,方才寻求医生的帮助,据估计,在美国和欧洲,分别约有50%和75%的慢阻肺患者未被诊断。

气促是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而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存在密切的关系。患者长期存在症状或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是大多数慢阻肺患者的就医原因。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气促通常持续存在而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最初可在进行爬楼梯等体力活动时注意到气促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和肺功能的恶化,气促症状会进一步干扰患者生活,并将影响到日常活动,例如出门买菜等。

在疾病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的时候,气促症状甚至会限制患者从事简单活动,例如洗嗽和穿衣等。

那么如何诊断慢阻肺?肺量计有助于慢阻肺的确诊,肺量计检测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检测方法,只需患者向仪器中“吹气”就可完成。

“稳定期”坚持治疗

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在急性加重期,多数患者由于出现症状急剧恶化而不会错过治疗,然而当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不少患者就开始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就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样。

其实,慢阻肺患者即使进入稳定期,其疾病仍在缓慢进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生活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调查,60%的慢阻肺患者日常活动面临困难,其中75%的患者爬楼费力,45%的患者无法工作。83.2%的患者认为急性加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91.6%的患者认为他们的社交活动受到影响。

只有打好慢阻肺的“持久战”,才能控制疾病进展,让患者活得更好,360度全面改变患者生活,从而呼吸更畅,走得更远。

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慢阻肺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呢?钟南山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期治疗的意识,许多患者并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恶化会导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也有人认为即使坚持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真正治愈,因此自暴自弃。此外,还有患者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有副作用,从而自行停药,也有病人因发现某些吸入治疗含有激素而停药。

“不仅如此,许多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疾病状况的情况下,很容易掉以轻心。肺功能检测作为评估慢阻肺病情的金标准,在我国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还不高,一旦患者主观感觉自己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便认为已达到疗效,而并未到医院通过肺功能检测来掌握病情。还有些患者认为定期去检测肺功能太麻烦,就仅凭主观感受,自行中断了治疗。”钟南山说。

另外,患者能否方便地使用药物也是影响其坚持长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吸入治疗是目前慢阻肺治疗的理想方案。然而,慢阻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传统吸入装置对他们来说不够便利,有些对吸气流速要求高,有些气雾喷射速度太快,使得大部分药物流失或沉积在口咽部,导致肺部沉积率较低。有研究表明,超过37%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传统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导致疗效不佳。因此,给药方式的改进和提高比如最新的软雾吸入装置就有利于帮助患者坚持治疗、规范用药,可以大大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根据欧洲呼吸年会上公布的研究数据,吸入长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在4年治疗期间可使慢阻肺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16%。

聪明的医生是通过适当干预来防止疾病的急性发作,而不是在患者发作时才给予紧急治疗;而聪明的患者则是通过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来防止疾病发作,而不是在发作时才去看急诊或住院治疗。

对于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对患者来说,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沟通、坚持长期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勿得不偿失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9-2020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