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 > 精彩专题 > 健康书屋
石陶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05-03      来源:

秋夜,涟源县石陶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烟雾缭绕。到会的乡党委委员们正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群众的生死疾苦,乡政府要不要管?乡党委书记邱玉书甩掉手中的半截烟头,立起身来,“全乡22个村,有11个村无医无药;乡卫生院12个职工,就有3人要求下山;有的村连着几年冒人打过防疫针,就在85年春,一次麻疹、白喉流行,几天里就死了8个孩子……”

多么严峻的现实!

自古以来,贫与病总是狼狈为奸,恶性循环。然而,在贫病交加的土地上,怎么能建立起巍峨的社会主义大厦呢?

1986年10月,晚收刚过,乡政府就担起了主管乡卫生院的担子。可是,这被称作“石头乡”的山沟里,也确实穷得够水平的了:满目不毛的石头山,没有一片像样的树林;7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沟沟里,没有一条长流水……全乡人平粮食358斤,人平纯收入仅187元!乡里的“财神”仅是几家小煤窑,却还欠着贷款57万元!过河要有桥和船,办事要有钱和物。没有钱,发展卫生事业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穷日子穷过。他们先在“挤”字上做文章。维修办公室的钱挤出来了;添置办公用品的钱挤出来了;乡财政按乡企业纯收入的4%挤出8千多元来了。短短几个月,硬是挤出了4万多元。

有了钱,就好办实事。他们用3400元建起了急诊室;拨5000元作医务人员智力投资;花1万多元给22个村装备了药品器械……

历史上,石陶疫病流行,主要原因是饮水不洁。石头山里打井难,人们取水、淘米、洗菜乃至刷马桶,全在沟沟坝坝里。乡政府决定投资两万三千元,彻底改变这种不卫生的陋习。随着“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第一批17口高标准水井建成了,从此“清泉石上流”,两千多石陶人成了这山沟里第一代喝井水的人。

真个是穷乡易舍,故土难离。年近花甲的熊云宗老中医执意要下山了。请调报告送到李乡长手里,他一目十行扫过,拍拍椅背,笑着说:“坐呀,你老屁股上也有关节炎啦?”诙谐,有时是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亲合剂。这天下午他们整整谈了三个小时。唉,说来也难怪,这“石头乡”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黑灯瞎火喊出诊,拖着一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腿,说不定哪个夜里摔下沟去,这把老骨头还不晓得落在何方呢!纸烟吸了一包多,茶水喝了一暖瓶,还是一个要走,一个要留。

到底,熊云宗没有走成,而且,两条腿又加了四条腿。这怪老头花300元钱买回一匹马,白天骑着马出诊,又快、又养了自己的病腿,村村寨寨间又多了“的嗒的嗒”的马蹄声。说怪又不怪,这只不过是石陶乡的同志们落实了自己的“土政策”,乡干部下山请来了他的一个儿子,并经卫生局同意,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

石陶人感激熊云宗,也感激乡政府为留住这颗老医生的心所作的努力。

1987年4月18日上午,几辆小汽车沿着弯弯的盘山公路驶进了僻静的石陶山沟里,省、地、市、县卫生部门的负责同志实地考察了这里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一切是那样地出乎意料。老厅长笑了,对记者说:“谁说穷乡不能发展卫生事业?关键的是事在人为!”

是的,事在人为。如今,石陶乡又村村办起了卫生室,40多名乡村医生经乡里复训后,又活跃在全乡的各个角落,穷山沟里的人们,不再为看病买药难发愁了。

在艰辛的路上,石陶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年头四个月,全乡传染病发病率降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新生儿接生率达到99.6%,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讲卫生逐渐形成风尚。这些,恰似一枝报春花,给石陶乡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象石陶乡一样的穷困乡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君健网(www.junjian99.com)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分享到:

顺应父母心愿 增进儿童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文山眼科基金会成立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