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医学课堂 > 医学论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12-15      来源:

成明  李刚  田伟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心脏外科   150086  哈尔滨  黑龙江

    医学教育是由基本医学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统一体,即医学生教育阶段, 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专科医师的终身继续医学教育阶段[1]。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医学教育课程的毕业生接受某一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渐深化的教育过程,是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关键,是建立专科医师制度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1、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全国已有23个省份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中18个省份成立了住院医师培训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培训学科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10余个学科[2]。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因一次分配定终身,使大多数毕业分配到基层医院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而一部分分配到专科医院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培训,而且由于培训工作不够规范,培训基地建设薄弱,培训规模小,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等原因,相当比例的临床医师达不到相应的职业水准,制约了个人专业发展,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快与国际发达国家通行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接轨,改革势在必行。

2、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正规的培训机构和全面严格的训练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院校临床毕业生由于无缘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使得我国主治医师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主治医师的平均水平。当前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已经建立了几家经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但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还是分配到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不能接受正规、全面的住院医师培训。部分毕业生虽分配到大中型综合性医院接受较为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但由于是以正式职工的身份接受培训,在缺乏良好淘汰机制的情况下,往往竞争力度不够,很难做到规范和严格的培训效果。

2.2 缺乏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权威机构认可

    国内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大多以卫生部颁布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为蓝本,结合属地化情况制定培训办法,对住院医师的量化考核各有千秋,缺乏权威机构统一的行业标准。而培训单位往往是以考代训,考核成绩缺乏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住院医师完成培训后进行二次择业带来严重影响。

2.3 缺乏国家指导性政策及培训经费不足

    与国际接轨,住院医师应当是流动人才。在我国,实际上是流动人才并未流动起来。原因是国家政策的不配套,缺乏“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单位人才”难以转变为“社会人才”,住院医师不能合理流动,加之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难解住院医师的后顾之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如何解决培训的资金是问题的所在。目前培训经费各异,以自筹和政府职能部门部分资助为主等,但资助始终是有限的,缺乏资金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很难保持培训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培训基地建设难以保障。

3、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对策

3.1规范培训机构加大竞争力度

    国家可制定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认可一批能够满足培训条件、保证质量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以具备培训条件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为培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医院基本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服务水平、新技术等具备开展的优势,有丰富的病例和病床资源。

3.2完善量化考核,权威机构认可

    为确保住院医师全面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各培训基地必须在国家统一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要求下,切实落实完善的、公正的、客观的量化考核体系。对住院医师的考核工作应该做到经常化、严格化和持续性,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对于完成了培训的学员,在取得卫生部合格证书的同时以文本的形式对学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作为档案供学员择业所用。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由医学会或专科委员会等专业机构建立住院医师业绩考核认证的统一标准,对参训学员业绩进行权威等级认证,以消除不同区域间的学员受训后在技能、能力综合素质上的差异。

3.3国家政策指导,创造良性环境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能力及综合素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有力措施,而严格、正规、全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又是可靠的保证。培训工作的良好前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指导,应建立国家认证的培训基地,明确培训基地的职责和要求,统一培训师资,为培训机构提供必备的培训条件,从技术和方法上进行指导;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参训人员的身份、职业医师注册、职称评审、社会保障、岗位聘用、学位申请等问题,以解参训人员的后顾之忧;对结束培训的人员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加强考核质量的监控,消除和弥补地区差别,促进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

    随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和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加之临床医学毕业生本身对规范化培训的认同,培训基地如果能得到财政支持,培养出高质量的住院医师,必然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如能提供相应的经费给培训基地,做到专款专用,医院在经费收支节余中的一部分用于住院医师培训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康发展。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是提高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仅靠书本是不可能达到标准的,必须在认可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才能达到要求,权威认证是目标,国家政策是保障,经费投入是基础。

参考文献

1.力达、姚诠,《实行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初步探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3(1):2-5。

2.任佰玲、胡志、周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4(9):23-26。

    君健网(www.junjian99.com)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分享到:

当前医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细胞种植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研...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