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健康报:为什么不习惯家庭医生
发布时间:2011-04-26      来源:健康报
  据报载,明年底前,北京市常住居民人人都将享有家庭医生式的服务,而在该市3个试点推广的区县中,已有近40万居民签约拥有了24小时服务的家庭医生。但作为试点区县之一,丰台区一项家庭医生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在2.53万份反馈调查中,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多达1.2万户,几乎占了一半比例。 

  近两三年来,家庭医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除了北京,在上海、广东、四川等地都陆续传来了推行家庭医生制的公立医疗服务的消息。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承诺,在未来几年内,让每个辖区居民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益性医疗服务,应该一推出就受到绝大多数民众欢迎才对。但是,现在这份出人意料的调查结果就好比泼了盆冷水,让人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为什么不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当然不是不需要,这其实传递出部分民众对这种医疗服务的暂时不信任,甚至是不满意。 

  家庭医生们要干什么活?按照不少人的理解,就是看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但这却并非全部,考验他们功夫的还有更多,比如,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就很考验大夫们的医疗水平。在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上,如果医生们没有经受过长期而系统的专门培训,就很难胜任这种工作。再说说儿科,就更是一个问题了。儿科是哑医,没有经受过足够儿科训练的医生,真的很难承担起一些儿科疾病的诊治,容易引发医疗意外与纠纷。在孕产妇这一块的医疗护理上,同样考验医生们的处理能力与服务能力,一着不慎有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医疗风险。在这些方面,如果医生们无法提供令人满意与放心的上门服务,被拒绝也就不足为奇。新闻中,所谓的“涉及个人隐私、不良人员入户”不过是别人拒绝的借口罢了。 

  家庭医生一般由社区全科医师担任,对家庭医生服务不满意,其实就是对社区医疗机构不放心。这些年来,在社区医疗机构,人才引进不足及培训不足是两块最大的短板。导致的结果是,不少机构还无法提供令公众满意的医疗服务。这种不足与不满意,显然不是挂一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牌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家庭医生制才刚刚起步,不足与稚嫩在所难免。一方面,这种全科医疗服务的供给,要真正满足公众服务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进步,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由于这意味着新鲜事物,要人们在短时间内普遍接受一种新的模式,一种新的安排,同样需要时间缓冲。作为政府卫生部门及医疗机构,应该视这种不满意为前进的动力,加大对医护人力资源的卫生投入,并在全科医生培训力度与改善医疗服务上做到紧抓不懈,最后方能融化这块坚冰,令家庭医生制走进千家万户,落地开花,实现公民有家庭医生的生活梦想。 
分享到:

《生命时报》:食品标准何时能跟国...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报:监管抗生素仅抓医疗机构是...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