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眼底病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黄斑区时域
发布时间:2012-08-14      来源:
目的 比较特发性视网膜前膜(ERM)黄斑区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不同型号频域OCT扫描图像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的异同。 方法 2008年8~10月确诊为特发性ERM连续病例(ERM组)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04±10.13)岁。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1名2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时域OCT(Stratus OCT)和频域OCT(Cirrus OCT、3D OCT-1000)检查。将黄斑部划分为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 mm的中央区,1 mm<直径≤3 mm的内环区,3 mm<直径≤6 mm的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有2 条放射线分为上、鼻、下、颞4区,共9个区。比较不同OCT视网膜成像和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正常对照组与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对ERM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时域OCT和频域OCT均可见ER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内表面凹凸不平,内、外丛状层增生。但频域OCT对视网膜内层结构及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膜的细微病理改变显示更清晰。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irrus OCT和3D OCT-1000测量值均较Stratus OCT测量值高,Cirrus OCT测量值较3D OCT-1000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5~11.253,P=0.000);3种OCT仪测量的各参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3种OCT扫描结果均显示,ERM组黄斑中心凹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以黄斑区3 mm内环区增厚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10.139, P<0.05)。ERM组3种OCT仪测量的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中度负相关(r=-0.216~-0.517)。结论 频域OCT成像较时域OCT更清晰、精细;时域OCT与频域OCT测量值相关性较好。但并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分享到: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上一篇 |下一篇  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