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健康报》:城市建设不应以牺牲中医为代价
发布时间:2011-04-20      来源:

  中医的鲜活靠师带徒传承

  海派中医药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2007年6月,中医正骨疗法(石氏伤科疗法)被确认为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其又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时期被确认为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蔡同德膏药制作工艺、楚氏伤科、群力草药文化、致和堂药号、人寿堂药号、陆氏伤科等11项,从而开启了对于上海地区中医药领域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在有海派中医流派传人的医疗机构,大多成立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希望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使名老中医的临床技能得以传承。

  关于中医药技术的传承,笔者最近请教了从中药三厂退休的钱振尧先生。这位曾参加过新中国首部药典编写工作的“老药工”告诉我,中医中药如果没有严格的师带徒的技艺传承,徒弟是无法掌握精细严密的操作流程的。师徒传承的鲜活、直观和实用性,是书本知识难以比拟的。书本知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知识来自于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经验。如今师承的工作几乎停滞和断代,这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对于中草药的鉴别面临失传的事实,钱先生认为应该是传统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不能一味依赖现代仪器分析。为有利于中药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可设想在童涵春、雷允上、蔡同德、胡庆余四大药号内开辟各具特色的制药工场展示室,弘扬海派中医药的传统制作工艺。

  加紧海派中医入遗

  对于海派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对上海市与海派中医活动有关的遗址遗迹进行全面调查,依法登记、建档,在此基础上,分类制订保护规划。如对遗址进行挂牌,或者修整复原作为纪念性场馆对外开放。

  对于散落在民间的与海派中医药相关的遗物,可以鼓励市民提供线索,汇集这些零散的收藏举办专题展览或出版相关图录书籍,也可以鼓励市民将这些收藏捐赠给专门研究机构珍藏,或拨出专项经费让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征集活动。

  对于海派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眼科、喉科、中西医汇通派等各流派的独门绝技,尽可能纳入非遗保护对象。同时也要重视流派之外的民间验方、制药工艺、针推手法等的收集研究和保护,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传承发扬的矛盾。

  成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机构或个人开展对海派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为其举办海派中医专题展览、出版画册、拍摄电视专题篇、开展中外海派中医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生命时报》:瞒报核事故对不起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额餐费”是对慈善精神的亵渎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