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健康报:“香港医护荒”也为我们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11-05-12      来源:

    在香港的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有着重要地位。目前,它正面临着“护士荒”的挑战。日前,香港护士协会公布报告显示,公立医院资深护士离职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未离职的护士忙不过来、压力大,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5月3日《人民日报》)

    不仅仅是护士荒,可能还有医生荒。近日,当地多家媒体同样发出警告,提醒当局,要关注医生流失率高,导致公立医院人手不足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荒”?在当地,主要是因为私立医院或诊所开出优厚待遇,挖走了大量的医护精英。伴随而来的,自然是公立医院人手不足,最后造成未离职人员压力随之倍增,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工作压力大,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职,或者是不敢走进来。

  这里的荒,其实不是绝对的人数不足,而是相对不足,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它导致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虽然依旧提供,但服务质量却已经大打折扣,为之下降。以护士为例,据报道,在今年第一季度,香港公立医院的每位白班护士要照看12~16名病人,夜班护士照看22~24名病人。国际标准是4~6人,香港公立医院的护士病人比,已经超出国际标准数倍。拿专科医生来说,如果数量太少,患者为了看病,有可能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去排队等待就医。

  在内地,有没有这样类似的“医护荒”?答案或许是肯定的。在当下很多二、三级医院,我们的护士其实面临的是一样甚至更重的工作量与压力。一个护士照顾20多个病人,早就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在某些公立大医院,护士人手不足严重到已经影响了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专科医生呢?恐怕也是在悄悄地“荒”,最荒的又莫过于儿科医生。前不久,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就指出,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15年来,全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儿科外的专科医生荒不荒?答案或许也是肯定的。否则,你怎么解释当下看病扎堆在大医院专科,导致公众陷入看病难看病贵的漩涡中?在北京,据统计,每年有近7000万外地患者进京挂专家号,而全市医院专家号全年不到180万个。所以,千万不要只试图用公众就医观盲目来解释这种现象。真正的问题是,专科医生少之又少,又主要集中及垄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是真有那种病痛催生的需求,人们为什么愿意长途跋涉,耗费如此之高的成本进京求医?

  在过去那些年代,为了解决医护人手不足的严峻问题,我们在医护培养上曾走过“大跃进”时代。在1998年之前,医护人员不需经过专门的执业资格考试,一毕业就自动获得执业资格,几乎实现了零淘汰。但有了数量的保证,不等于质量就一定能够随之“催熟”出来。在培养儿科在内的专科医生上,其实我们一直在欠债。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经正视了这种不足,在医护培养及资格认证上,逐渐向发达国家学习,趋向于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标准化,但见效恐怕还尚需时日。

  “香港医护荒”是一面镜子,在看到别人短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尽早改变这种现状,应对危机。

分享到:

健康报:“换位体验”可让医者更有...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明日报》:网上看病 雾里看花...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